3、青年对企业文化普遍认可,成长成才愿望强烈。调研数据显示,公司青年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较高,青年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82.0%的青年比较认同企业文化;65.9%的青年员工认为企业未来“前景光明、充满希望”;76.3%的青年认为企业青年文化对青年的作用较有成效。从调研数据中不难看出,公司青年员工对公司的心理预期基本实现,公司在福利、经营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青年职工的保障也让人较为满意。在公司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实践中,绝大多数青年职工坚信公司的发展前景,并愿意与公司共同努力。
4、青年对团的工作予以肯定,对团组织的作用比较满意。调研数据显示,公司青年员工对公司各级团组织的满意度和认同度较高。71.5%的青年认为作为一名团员,应当在工作中勤
于开拓,勇于创新,带动周围青年群众共同进步;81.5%的青年认为在遇到困难需要组织帮助时,团组织能够予以帮助解决;63.8%的青年认为团组织是青年之家,是青年的朋友,能够为青年服务,对青年帮助较大。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团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比较强烈,团员青年对团组织评价较高,体现出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信任和依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青年较多的以自身利益为着眼点,对社会价值实现的目标相对模糊。一是对社会贡献的责任意识淡漠。青年在选择最愿意为哪些目标尽力的时候,“家庭的温暖幸福”占25.2%,“企业的兴旺发达”占21.5%,“国家的繁荣富强”占17.6%。青年把家庭、企业、国家的利益依次进行了重要性排序,突显出青年先“小家”后“大家”的心态。二是对个人利益的保护欲望强烈。62.6%的青年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愿意帮助别人”,部分青年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首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对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三是对整个社会信任和满意度不高。在和他人交往时,青年重视对方的诚信占97.6%,但认为国民诚信状况较好的仅占15.9%,一些青年人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心理上却深感价值目标的缺失,甚至偏离社会行为的某些价值标准。四是缺乏将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行动的动力。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青年仅占18.3%,青年缺少一定的奉献意识,青年社会责任感有所弱化,部分青年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有所减弱。
2、青年在享受现代技术文化成果的同时,人际交流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在逐渐迷失。一是青年业余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个人化特征,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不多。调查显示,76.2%的青年一半以上的业余时间用于上网,并且用于打网络游戏、看影片的居多,青年之间缺少交流,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青年往往感到空虚和孤独。二是对追逐时尚和个性等方面反应敏感,但喜好和立场极易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各种文化日益丰富,理想化、浪漫主义的价值取向与现实激烈地冲突着,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三是放大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难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情感寄托。尤其是新进员工缺少情感的寄托,他们刚刚离开学校步入企业,往日的情感依赖和寄托不复存在,但又很难在短期内将情感寄托到“企业”之中,这样就使得情感发生归属问题,产生飘忽不定和没有寄托的空虚感。四是青年崇尚快餐式的时尚文化,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部分青年仅仅把文化追求的目的归结为娱乐、消遣、追求感官刺激和非理性的文化享受,对外来文化或新兴文化表现出一种疯狂的崇拜和追求,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却有所弱化,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在学习的占38.5%,并且多为追赶时尚潮流。
3、青年成长成才意愿强烈的同时,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认识不足。一是青年员工求知欲强烈,但在学习方面存在短期行为。目前有61.1%的青年员工在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培训。由于员工的学习主要为了满足岗位的学历要求,难免将学习的功利性看得较重。尤其是学历较低、从事操作维护岗位的青年员工,他们为了保岗位而大量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二是青年员工在个人成长方面意愿强烈,忽视自身努力及个人修炼。青年认为获得职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运气、机遇占21.6%,人际关系占15.8%。虽然自身能力因素占20.1%,但青年关注的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外语、专业知识的培训方面,特别是忽视了人文、品德方面的提升,认为获得职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品德的仅占7.5%。许多员工仍然将职业发展计划简单地等同于个人职位的向上移动,导致了盲目追求外部条件是否具备,而忽视自身努力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作用,很容易造成员工职业发展停滞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三是青年员工普遍有浮躁心理,安心现场的意识有所欠缺。生产一线的青年职工扎根现场的意识不强。这一特点在青年技术人员层面尤为突出。他们往往认为现有岗位不足以发挥自己的能力,认为管理岗位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岗位占50.4%,因而放松了对现场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困惑、苦恼或不切实际的假设中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