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装订。这类村大多数属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档案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如庄浪县上洼村、泾川县下梁村、灵台县清山村等少数村,一般距县城50-60公里,非常闭塞,形成的档案很少。第四类是在新农村中产生了一批新档案。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承包过程中产生的合同资料。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产生的农合会工作会议资料、与重点医疗机构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农会工作现场督查纪录、新农合政策宣传资料、参加农合农民花名册。三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实施方案、村庄建设规划、人畜饮水、林果基地、绿化造林,沼气池建设。四是林权改革产生的荒山荒沟承包合同。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产生的劳务输出统计表,劳务培训花名册等一批新档案。
二、目前农村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村档案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是农业部门不抓,主管部门不管。作为乡镇一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档案从不提及、不要求、不督促、放任自流。作为档案部门力量不足,加之村级档案不进馆,在指导上也有轻视思想。致使农村档案发展50多年来,起步维艰,进展缓慢,工作难度较大。
2、农村档案发展不够平衡。平凉1.1万平方公里,农村占地面积0.9万平方公里,其分布着1522个行政村。它们各自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人们的文化程度都相比差距较大,致使农村档案千差万别。一些比较偏远、经济困难的村,领导不够重视,档案的管理设施比较差;有些村的档案随着文书人员的流动,没有集中管理,档案的管理条件很差;有的村档案收集不全,断代断号,残缺不全,甚至有的捆绑乱堆,造成农村档案管理不规范、不统一。
3、农村档案管理缺乏经费保障。村级档案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相距较远。多年来,农业部门和主管部门在经费上不投入,主要靠村委会自筹资金解决设备,修建档案室,档案部门又无经费帮助。这样造成经济条件差的村也无法改变现有条件,只能靠“家庭式”存放管理。这是农村档案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农村档案人员业务不熟。农村档案人员更替频繁,文化素质低,长期存在着培训工作跟不上的问题,加之国家近几年对文件整理归档变动快,造成业务生疏,管理工作跟不上。
三、今后应加强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
农村档案资料是覆盖农村所有被档案记载过的人,也是建立方便所有农村人民群众想利用的重要档案体系。它是加强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助,是保证农民政治、经济、生活权力的重要证据,也是村务、政务公开的主要场所。今后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应从政策上给予有力支持。国家和省档案部门要与农业部门一起制定下发新农村建档的具体政策规定,把农村档案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把农村档案室和文化室提到相同的位置,明确新农村档案工作是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抓农村档案工作的新机制,列为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体系,经常督查、考核、加大管理。
2、应从经费上给予保障。新农村建档应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经费中解决。农业部门具体提出实施的计划,明确修建农村档案室、配备装具、防护措施的具体规定和经费开支专项办法,这才是解决农村档案工作的根本保证。
3、应从管理上规定硬指标。加强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规定具体的标准要求。如档案室建设的标准,档案装具的标准,档案设施配备的标准,档案整理的标准,档案管理的标准。这才是促进农村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办法。
4、应加大新农村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农村档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低,了解档案业务知识的甚少,操作技术不高。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时间要求,对村级档案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村级建档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是保证村级建档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