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档案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接到省局《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管理情况的调查》(#档发电<20xx>6号)通知后,我局立即组织市、县(区)档案人员,对所辖范围内新农村档案的管理情况,采取交通沿线村与边远山区村相结合,经济发达村与经济比较落后村相结合,档案管理示范村与档案管理较差村相结合的办法。抽组16人,
深入到365个行政村,进行了现场查看、询问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予后。
一、目前新农村档案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市辖6县1区,102个乡镇,1522个行政村。已建档1496个村,占总数的98.3%,未建档的26个村,占总数的1.7%。从建档的标准看,标准比较高的档案室262个,中间水平的1234个,较差的26个。从档案的主要内容看,有土地承包、林产林权、财务管理,计划生育、户籍管理、民政优抚、“两勉一补”、农村低保、医保、村委会记录、照片、奖牌以及锦旗等档案,总计22.1万卷(件、册、盒),是一批真正反映“三农”问题的宝贵财富,是直接记录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农业产品和农业科研的重要记录,也是最直接为老百姓利用的重要服务载体。
它始建于建国初,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诞生而产生的一级村级档案室。它创建于合作化时期,停顿于“文革”期间,恢复整顿于改革开放初期,全面抓建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重点提高于“十一五”期间,走过了漫长曲折的57年历程,积聚了一批庞大丰富的档案群体,初步形成了有领导、有人员、有装具、有管理的档案管理雏形。它的发展状大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1995年。这46年是农村档案自行发展的阶段。第二阶段是1995年--1996年。这两年是农村普遍开展摸底调查,初步提出新农村建档设想的阶段。第三阶段是1997年--1999年。这三年是农村抓点示范,普遍推广,促进发展的起步阶段。第四阶段是2000年--20xx年。这五年是实施整村推进,全面抓建,推动农村档案全面发展的阶段。第五阶段是20xx年至20xx年。这四年是实施面上抓巩固,点上抓提高,农村档案管理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五个阶段的工作,摸清了农村档案的现状,理清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的规划,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我市农村出现了四种发展类型:第一类是培育了一批新农村典型示范档案室。这类档案室是“十一五”期间采取“三帮”(帮助整理、帮助装具、帮助制定管理)措施,重点抓建培育的一批示范档案室,它普遍达到了“五有”(有独立档案室、有铁质档案柜、有管理制度、有分管领导、有管理人员)、“四全”(档案收集齐全、存放安全、检索工具齐全、设备齐全)的标准。档案的分类科学,期限划分准确,案卷整洁,排列整齐,微机管理,防火、防盗、防水、防尘、防鼠等设备配套完备,管理的档案都在600卷以上。达到这一标准的示范性档案室全市有262个村。如崆峒区柳湖村、泾滩村、静宁县小山村、华亭县神峪村、泾川县的康家村等一批档案室,都建立起了约30平方米的档案室,而且档案室均三室(档案室、查阅室、利用室)分开,管理的档案都在600卷以上,而文书、财务、产权登记,户籍、计生工作、“两勉一补”的档案收集齐全,特别是柳湖村管理的900多卷档案,自1950年至今未断档,档案管理的特别规范。这些村大部分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交通方便,也便于档案部门派员指导。第二类是抓建了一批合格新农村档案室。这部分档案室全市有1496个村,一般都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根据国家档案局、农业部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农村普遍推行村级建档达标规范化管理,集中抓建的一批合格档案室。这些档案室总体处于“四有四不高”的现象,即有档案室却标准不高,有档案装具却规格不高,有档案存放却质量不高,有制度上墙却制作不精良,档案管理处于一般化状态。没有独立的档案室,档案室都在村部设立,柜子不统一,有铁质的、有木质的,档案室大部分是土木结构修建的。档案的收集不完整,档案的整理、装订时好时坏,不太一致。一些防火、防水、防尘、防光、防鼠的措施不齐全,管理的档案都在300卷左右。如庄浪县的李庄村、灵台县的水泉村、泾川县的#沟村等档案室,尽管都修建了档案室,也存放着档案,但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不够到位,利用率不高,档案的管理制度都很不健全。这些村大部分经济条件一般化,交通也不是十确分便利,距县城都在30公里左右,人均收入1500元,经济条件都处于中间状态。第三类是较差的新农村档案室。这部分村全市有26个,档案大部分是“家庭式”管理,基本上处于“三少三断”的情况,即有形成的档案,但在档案室存放的很少,档案年代断接;有固定档案室的很少,档案随人员更替分断管理;有检索工具的很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少,续号断编。档案管理随着档案人员在流动。档案人员更替档案却不移交,甚至有的随着档案人员的更换档案随之流失,这类档案室管理的档案都在100卷左右,有个别村至今无档案。如庄浪县水洛镇李碾村,解放至今未存一卷档案,都随着人员的变动,档案自行销毁。大多数村管理的档案是“袋袋型”、“捆捆型”档案,既没有科学分类,也没有期限划分,以捆绑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