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电力网络。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建设有序、兼顾体制、配套衔接”的原则,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220kv白峰输变电工程、220 kv东渡输变电工程、110kv舒洪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500 kv方溪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形成“以500 kv、220 kv为支撑,以110 kv为主干,以35 kv以下为辅助,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电力供应体系。加大管道燃气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主动衔接“西气东输”工程,加强与龙游至丽水天燃气管网的对接,尽早上马县城新区燃气管道工程,推进天然气管道网络建设。
——水利水务网络。全力以赴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不失时机地抓好方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以双潭水厂、壶镇水厂项目为龙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认真谋划好一批配套灌渠项目、千库保安工程以及全县生态河道修复与保护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建设。
——信息化网络。以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为重点,上马数字城管、工业园区信息化、森林灾害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加快电子政务、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农技110网络建设进程,强化资源整合,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率,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的“四化”建设。
3、立足“民生改善”谋划项目。巩固省教育强县创建成果。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仙都中学(暂名)、新碧初中等项目,优化全县教育布局。争创省文化先进县。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积极筹建县文化活动中心、县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档案馆、文化馆以及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网络改造”等项目,不断丰富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创建卫生强县。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
4、立足“生态文明”谋划项目。以浙江“绿谷”为依托,有序开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和生态文化,做好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变生态资源优势为后发优势,增添发展动力。一是注重自然、人文和谐统一,有序推进仙都景区西入口、望湖山庄等接待服务区建设,深度开发铁城、鼎湖峰等仙都主景点,稳步抓好河阳古民居、大洋山地质公园和括苍山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开发,促进各旅游景点和各旅游功能区块连线成网。二是注重生态流域治理,建设生态屏障,开发生态河道修复与保护工程、好溪滨江景观带、洋潭头后陈山公园等项目。三是注重污染控制治理,加快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对接“千亿工程”的工作措施
1、强化对接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项目建设最关键因素还是在人。一要强化机遇意识。抓机遇就是抓发展。要紧紧抓住“千亿工程”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加强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引导利用,加大对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等政策意见的研究和解读,多渠道、多层次地做好对接,为发展争取空间;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对接,根据我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努力争取将我县列入省重点开发区;主动对接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抓住台缙、诸永高速公路开通的机遇,做好台州、永康、义乌、温州等周边发达县市的产业承接,尽快融入浙中城市群。二要强化项目意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在全县范围内牢固树立广大干部群众抓机遇、干项目、谋发展的强烈意识,以“赶趟”的勇气来“补课”,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千亿工程”盘子,使我县获得更多的支持。三要强化责任意识。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将项目责任落到实处,彻底扭转讲项目很积极,真正跑项目、干项目不积极的被动局面。
2、深化项目前期。项目前期是项目推进的基础。一要统筹各类规划,在项目提出阶段就要综合考虑与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县域总规的统筹协调,做好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项目建设时序的有效对接。二要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和项目用地储备,加强重大产业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可市场化运作的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储备以及重大工业项目用地的储备,做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梯次发展,不断增加项目的数量,提高项目的质量,做到量质并举。三要统筹项目前期的各个环节,加强项目审批的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四要完善前期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切实抓好项目审批、用地征迁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对接,督促责任部门、项目业主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