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策与举措
(一)紧紧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发展战略,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开辟了宽广的空间。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0万人,年招生规模达35万人左右,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大体相当;全省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得到职业技术培训;全省每万人口高、中职在校生数和参加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新的历史机遇摆在我们面前,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我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切实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大职业”教育观,以就业为目标,开拓与企业相融合的更广阔的途径;必须创新办学模式和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产学合一和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开创发展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科学定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破解发展难题,找准发展思路,推进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找准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我校的发展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从20xx年开始,土建单位用人起点提高到专科以上,不再录用中专生,对我校办学造成巨大冲击。我校的教育资源都在土建专业,放弃土建去拓展其它专业,显然得不偿失。因此,我校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应该是继续扩大规模、不断强化内涵、加快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只能依靠发展来解决,没有其它的途径和办法。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需要我们做艰苦的努力。提高办学层次的必要条件,校区面积要300亩以上。不建新校区,意味着我们放弃提高办学层次,意味着不发展土建专业,意味着学校没有任何特色和优势,学校将会面临着衰败。目前,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5.6平方米已初步完工。由于新校区建设资金为自筹,资金压力非常大,学校除了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支持外,设法置换老校区,以满足资金的基本需求。
(三)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我校要大力深化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
要转变办学理念。就业是反映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的“风向标”,我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在研究市场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
要创新办学模式。首要的是推动以“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制度改革。同时,要改进学籍管理制度,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创造条件。近年来,“订单式”培养模式、“大专业、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和“菜单式”教学模式等改革,提供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和推广。
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长期问题。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必须围绕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进行。要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要把握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对各种职业需要的从业者的数量及发展趋势来增减专业。要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根据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能力要求,按教学规律组织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为学生构建通向就业的桥梁。因此,必须以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岗位的需要为目标,保证从业者“必须、够用”,能胜任职业需要。从实践上看,强调综合化,模块化,实践性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要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扩大教师队伍的数量,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调动紧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我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其次,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加深教与学的交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再培训,交流充实到我校教师队伍中去。同时,建立和执行我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再来教学、指导学生,以加强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来源渠道不通的难题。
第三,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我校专任教师的水平。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需求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五)强力推进基础能力和实训基地建设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