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在变化,中国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期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后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互衔接、相互贯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这个理论体系,是30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政治上的最大收获。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共产党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30年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党始终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着力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可以说,这30年是党的理论创新相当活跃的时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普及的时期,也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所学习、所接受、所掌握、所运用,理论成果变为巨大物质力量的时期。
(四)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组织路线是由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30年来,围绕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任务,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路线。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再到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到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再到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到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交流机制到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都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党认真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茬又一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整个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大大改善。我们党创造性地抓人才工作,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各尽其能的人才开发机制;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党政干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基本素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这些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30年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五)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和进步。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多次整顿,使党的基层组织得到恢复、巩固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不断深化,各级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积极进行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内容的探索,认真研究解决加强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创造了把基层党组织建在社区、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社区楼道等新经验,扩大了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30年来,广大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特点努力工作,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战斗堡垒,为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各级党委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广大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开拓进取,积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舍生忘死、冲在前面,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时代风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