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已建成的书屋,图书的借阅流转和效益的发挥很不平衡,其中13个书屋设在村部,有的锁门保管,不得与读者见面,有的怕丢失束之高阁;有的借给乡镇干部长期不还;有的只装潢门面,借阅工作没有开展。管理服务的滞后,影响了图书作用的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一
是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不仅能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阵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各乡镇要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
二是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要通过择优选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乡镇文化站长实行乡镇推荐、文化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考察任命制度,将乡镇文化专干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和考核。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文化室管理员,同时村级文化室管理员的配备,要由乡镇审批,文化部门备案。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三是创新体制,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各种文化资源,要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活动、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室),按覆盖、服务人口数量确定编制、配备专干。
四是创新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深深根植于民间大众,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各乡镇都要积极挖掘、扶持,认真组织引导,以春节秧歌社火为代表的我区民间节俗文化活动应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载体。其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做到进一步深入发展,应实行文化单位对口支援活动,重点培养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变送文化下乡为留文化在乡,以促进农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要积极扶持农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室,鼓励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己组织,举办农民书社、个体放映队和业余剧团,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五是各乡镇要把“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的的总体规划。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委印发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和省委宣传部等5厅局印发的《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甘新出联[20xx]4号)精神,今后我区“农家书屋”的建设由区财政负责书架、桌椅设施的配套,乡镇负责管理人员的报酬,由村社解决书屋的场地房屋。
六是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组建各类民间组织团体,如书协、美协、摄协、剪纸协会、秦腔协会等。把松散的各类民间活动通过协会组织起来,真正成为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为繁荣文化事业提供组织保证。
20xx年三月二十四日
Tag:工作汇报,工作汇报格式,工作汇报范文,总结报告 -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