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效与特色
这次全市“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对政府的信心,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用工
和困难群众就业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先后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群体登记管理、援助岗位采集、再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动态管理三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全部”,凡是符合援助条件的,全部登记管理;凡是需要政策帮扶的,全部及时帮助落实;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全部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凡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全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凡是不挑不拣工作岗位的,全部提供就业机会。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特色一,把市场服务与托底安置相结合。在发挥市场调节就业作用的同时,注重运用帮扶手段解决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对有一定市场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对象,通过日常服务和举办劳务集市及大型招聘洽谈会的形式,解决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市场就业能力弱的,落实专人提供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三送”服务的方式,帮扶一批困难人员就业。对提供上述两种市场化服务仍难以实现就业的,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发的公益岗位中,托底安置一批。活动期间,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式实现就业的分别为2860人,1857人,232人,占总数的57.8%,37.5%,4.7%。
特色二,把动员组织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为组织好这次“援助就业5000人”活动,吸引用人单位主动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在工作中,始终注重发挥三点优势作用:一是政策优势。凡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的市区各类企业,均可全额享受为期不超过3年的企业应缴部分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二是网络优势。结合各类用人单位的缺工情况,通过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基层就业服务网络,有针对地组织劳动力资源,开展定向培训,最大化地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服务优势。对提供援助岗位的企业,选聘就业困难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援助基地、街道社区就业实体除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外,给予人力资源市场会员服务、免费服务和绿卡服务。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的良好工作作风赢得了不少部门、单位的信任,改变了过去不愿接受、不愿招收就业困难对象的做法和态度。市城管局主动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要求从就业困难人员中招用城管执法协管员。市规划局也准备从就业困难人员中选聘一部分规划监察协管员。
特色三,把两项新规与社区兜底相结合。将市政府新近出台的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xx市区公益性岗位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x政发[20xx]215号)和《xx市区建立就业援助基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试行办法》(x政发[20xx]216号)这两项政策,与原由社区单一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的做法结合起来,为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岗位来源,有效地解决市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政策不统一、管理不一致、工作不协调的矛盾。xx区7个街道在这次活动中一次性提供219个社区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困难对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问题分析
尽管这次活动层次高、影响大,效果好,但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招工难。xx是纺织大市,除xx悦达纺织外,各县(市、区)的纺织企业都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对年轻新成长的女性劳动力需求较多,而我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不愿在本地工作,以亲带亲,以邻带邻,纷纷到上海和苏南打工。因此,这类企业招工难是近几年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据统计,本次招聘会需求缝纫、服装等岗位12407个,而报名人数只有823人。二是“一高一低”(年龄偏大、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对象求职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数是根据岗位需要,招收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而不是传统的先招工后培训,同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企业普遍不愿意招用年龄偏大的劳动力者。本次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22376个,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18714个,占83.6%,无年龄要求的仅有1392个,占6%。三是技能性、技术性岗位用工缺口大。这类工种实行了特殊工种操作证书制度和技能等级准入制度,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取得,此类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一直比较抢手。本次招聘会全市共提供车工、焊工、电工等技术性岗位2315个,但报名的只有428人,xx钢铁有限公司招收5名行车工,无人报名。四是部分企业工资偏低,工作环境较差,导致招工难。如**工艺品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招收近200名缝纫工,生产操作工,由于待遇较低,加之工作辛苦,无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