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种专业教室。有标牌,室内整洁,主题突出,物品及悬挂物,摆放合理、整齐。
4、成职教工作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建设村文化技术学校4所。创办《农村科技新
信息》,送“教”下乡,到村、到户,为“三农”服务。积极与县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前,农民专业技术学会入会303户,培养技术骨干278人次,聘请专家授课9次。
5、幼儿教育从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和改善办园条件入手,发挥三所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教育触角延伸到0至三岁幼儿,学前三年入班(园)率为97.7%。加大幼教投入力度,园(班)仅去年就投资5万元,为幼儿园(班)更新标准化桌椅80套,玩具厨、图书架50个,更新流动洗手设备3套;购置了保教设备,添置了一批幼儿打击乐器,幼儿桌面玩具,幼儿图书画册。加强了集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开放日”,“亲子活动日”,“幼儿与家长运动会”等密切家园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
6、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费教育”政策,中小学从根本上杜绝了“三乱”现象。
7、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实行校园安全目标责任制,措施得力,无重大事故发生。
8、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开展以德治校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中心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五)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了学科,开足了课时。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为主,因学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用校本教研促教改,现有省市立项课题2个,县级课题3个。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中考量化占全县第2名,中考量化占全县第4名,今年中考量化占全县第4名。小学毕业班综合量化均占全县上游水平。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参加县抽考各科合格率为95.5%,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各科合格率达到80.7%。中心校——学年度被县政府评为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被县政府评为教学实绩突出学校。——学年度被县政府评为教育教学优秀单位。
中小学普遍开展了依法治校工作,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中心校有兼职法制教育校长。学校每学期都请派出所,法庭到校做法制报告,提高了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能力。
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各校建立了学生素质健康卡。中小学因校制宜,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家长与幼儿运动会。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毕业年级体育和格率达到90%以上,视力不良率小学1.87,中学17.4%。中学被评为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幼教、普教、成职教均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方针不动摇。
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振兴民族复兴大业,靠的是人才,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更需要人才。义务教育阶段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石。“普九”之后,我们针对部分同志在义务教育工作方面存在松懈情绪的思想,及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领会“以县为主”后,乡镇应履行的职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家深刻认识到,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前提。义务教育没有休止符,应继续把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毫不动摇。为此,我们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与经济工作同等的重要地位。强化了镇、村、校领导的责任意识,并做到“三有”即:在镇、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有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在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中,有抓教育工作目标;在干部考核中,有教育工作考核实绩。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镇、村领导建立了学校联系点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多形式、广渠道深层次的宣传教育和有力的措施,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国志同志,多年来对学校工作十分重视。投资2万元,硬化校园1680平方米;投资1.7万元,为村小学,购置图书和少先队鼓号用品;去年,又投资1.2万元,垒院墙170延长米,成为全镇尊师重教的楷模。
(二)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我镇是撤区并乡后的新建镇,建镇晚,摊子大,全镇没有厂矿企业,经济基础薄弱,但镇党委、镇政府从教育投入是战略性,先导性投入的理念出发,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落实“以县为主”的政策,使全镇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新发展。四年来,总投入712.71万元,其中,政策性投入600.017万元,乡镇投入22.8万元,村投入41.4万元,学校投入48.4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