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发挥党建教育优势,开展各种群众性形势政策教育活动。针对机关干部,充分发挥党校的理论优势,每季度开办“新**发展讲坛”及每月开展“北大.商儒名家讲坛”有效扩展了机关干部的视野;在建党87周年之际,宣传部与党校联合向全区推出若干理论辅导专题,以提供“上门宣讲”和“专家领导讲学录音”等形式为全区干部群众提供宣讲服务;针对社区群众,区图书馆组织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开办“公益讲座”,围绕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区委宣传部与教育局合作印制了8万余份反腐倡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读本,面向全区免费赠阅,有效地促进了这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继续组织全区各单位订阅《理论热点面对面.20xx》提高干部群众的政策理论水平。
四是通过定期举办领导干部学习会,多角度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重要会议精神和时事政治进行解读,促进了领导干部对中心精神的领会贯通,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另附三下乡活动总结)
八、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加强调研力度。以下基层调研和开展舆情座谈会的形式,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我区五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基层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干部群众和互联网中进行舆情收集,同时加强和宣传工作动态收集报送,全年采纳信息在150篇以上,信息目标分为100分。同时,通过对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的**区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入户宣传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提升,完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东郊惠民工程一次群众工作的生动实践——**区在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的探索》。对
如何在新时期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了积极的探索。
二是通过精心组织,从基层挖掘鲜活案例参加20xx-20xx年度成都市“十佳”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在层层筛选的基础上,推选出了3个个人和2个集体上报市委宣传部。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抗震救灾、创建文明城市和居民的繁琐事务和社区的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并积劳成疾的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德全,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感动群众,赢得群众口碑的全国优秀民警、**区公安分局猛追湾派出所社区民警龚永洪等,掀起了学习先进典型人物的热潮。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农家书屋向新农村社区和农民捐赠了价值近40万元图书及配套设施;全区已经实现了出版物发行网点100%全覆盖。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成立了1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及14个基层服务店,并与市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顺利实现了联网。
20xx年组织放映社区“坝坝电影”205场,完成目标任务的205%,截止11月,累计放映电影205场,其中在社区放映185场,受灾群众接待站放映20场。覆盖全区95个社区,每日放映电影达到1-2场次,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另外,与成都蓝光集团合作,签订了20场电影放映协议,拓宽了公益性文化事业渠道。1-8月在龙潭、青龙、圣灯、保和四个涉农街道的10个涉农社区建有农村图书流转点,共流转图书30次,送书刊约6000册次。区图书馆积极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共82000人次,对街道和社区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累计30天次,图书流转15次(约1万册)。在业务辅导过程中,进一步规范了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制度建设,提高了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
扩大《新**》等区级媒体的影响力,增加投入,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和器材的提档升级,有效地提高了办刊质量。使全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得到有效加强。
九、精心组织,进一步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
一是采取措施全面实现村级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
全区14个街道都建立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95个社区建立了社区文化活动室并实现了标准化配置,有效推进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的阵地建设。
二是图书馆达到国家(县级)一级馆标准,文化馆达到二级;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顺利,20xx年建成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城镇新型社区有限电视光纤通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