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思三:让报纸覆盖更多受众,需要周到和细致的服务。提高发行的质量是报纸发行工作的主题。服务到哪里发行才能延伸哪里,发行的质量到什么程度报纸的覆盖才能到什么程度,这是密切关联的。为什么有些人群较多的地方我们的发行多年没大的变化,相反有些人群并不多的地方发行量却不少?究其原因
与发行工作的服务质量紧密相联。现代发行既需人到、物到,还需心到、情到,同时还要讲时效、讲便利等等。
感思四:让报纸覆盖更多受众,需要创新和延伸更多渠道。传统做法就是以直接的报纸到达为通道,这个渠道今天当然仍是主线。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拓宽新渠道的责任已历史地落到了我们的肩上。如在人群较密集的地方设置时尚新颖阅报栏,为人们在一个开放的公共场合提供信息传播窗口;又如通过网络开通多媒体数字报,为交通不便的海岛和远在外地的读者第一时间提供新闻。
树立绩效理念 推进绩效审计
市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7月底, 我局召开了民主恳谈会,围绕加快推进绩效审计这一议题,与广大审计干部进行沟通交流,征询推进绩效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区局、市局各处室代表参加了民主恳谈会。通过民主恳谈,我深深体会到,要加快推进绩效审计,树立绩效理念是前提,开展实务创新是手段,提高人员素质是根本。
一、树立绩效理念是前提。从恳谈会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市两级审计机关,通过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省厅组织的绩效审计培训、开展绩效审计研究、学习《浙江绩效审计模式实例》等多种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绩效审计作为推动审计转型的关键来抓。通过学习实践,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内涵的认识理解不断加深,形成了一种不管项目是否冠以绩效审计的名称,都应当关注绩效,将绩效理念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之中的共识。但这种认识还是初步的,我市的一些审计项目离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还有不小的差距,各县区局、市局各处室也不平衡。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绩效审计理念,结合年度学习、培训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宏观经济调控、行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了解,促进全体审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开展绩效审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开展实务创新是手段。在恳谈会上,大家谈到开展绩效审计有不少困难,如评价标准。我认为,在目前阶段,绩效审计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我们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裹足不前,尤其不应将有限的精力浪费在争论上,做到只探索不争论。重点要在以下主要环节上创新绩效审计:一是在审计项目选择立项上创新。我市两级审计机关要广开信息渠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向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审计机关内部征集审计事项,提高社会参与度。在确定项目前,应对被审计事项或单位的信息进行充分分析,基本了解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可改进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实施该项目的意义、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预计可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二是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上创新。要对审前调查这一审计实施方案的前置环节予以规范,使审前调查结果真正成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依据。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不能停留在审计组层面,而应该区分项目的轻重程度,对重大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实行论证制度,论证方案的可行性;解决好审计目标、重点内容、审计手段等问题。三是在审计技术方法运用上创新。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摆脱对财务收支审计方法的依赖和束缚。绩效审计的方法不在于多先进而在于管用,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实质都在于如何实现审计目标,即方法能为准确地实现审计目标服务。审计人员要善于做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突出重点完成审计任务。
三、提高人员素质是根本。据有关权威机构分析,现今审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中符合绩效审计需要的不到20%,距离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复合知识结构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而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绩效审计质量的高低。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需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这里的胜任能力除了传统财政财务审计所要求的胜任能力的含义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员的才能和更加专门的专业知识。即要掌握一定的宏观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评议政府业绩时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因此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解水平,既要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又要把握微观经济政策,从而把握审计工作的方向;提高他们的行政管理知识水平,把握现代行政管理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强理论修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计技术水平,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审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