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方向 明确责任 强化服务
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
8月6日下午,市人口计生委召开了人口计划生育惠民政策落实民主恳谈会,邀请计生育奖扶、公益金、优生促进工程、并发症病人等计生服务对象及基层计生工作者代表、市人大、政协、纪检部门的领导参加恳谈会,气氛热烈、态度诚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人深受教育,感触很深。
一、育龄群众是最可敬的人。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经历告诉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社会的支持、计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育龄群众的认同、支持和奉献,甚至部分育龄群众还由此承担了风险。如:有的成了计划生育并发症病人、几十年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有的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甚至意外死亡,育龄夫妻又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他们长期经受巨大的精神、经济压力和孤独的困扰;有的农村家庭养老发生困难等等,我深感同情和不安。但在恳谈中,我没有听到她们的抱怨、责怪,更多看到的是她们对自己不幸、困难的坦然面对,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深理解,对在特殊条件下造成手术并发症的谅解,对基层政府和计生工作者的长期关心照顾表达的感激之情,对政府出台惠民政策怀有感恩之心。计划生育并发症病人潘翠珍说:“每月有300元的生活补助费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重要节日还上门慰问,政府这么重视自己感到很安慰,事情已这样了自己心情要好,要好好生活”。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崇高的境界,使我肃然起敬,这就是我们可敬、可亲的育龄群众,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倍努力为她们服务,实实在在为她们做好事、办实事,否则,我们将无颜面对她们。
二、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在恳谈中,我感觉到:经过这么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很大转变,实行计划生育已成为绝大多数群众的自觉行动,而更多的群众更关注的是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生一个健康、活泼、聪明的孩子,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共同愿望,所以群众更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然而,近年来,我市出生缺陷率居高不下,全市出生缺陷率为12.96‰,而对有出生缺陷患儿的家庭来说概率是100%,对整个家庭将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对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普陀区勾山街道代表讲述的她的亲身经历,更说明了这一点。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一定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根据群众的需求逐步调整工作的重点。当前要把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摆到人口计生工作的更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目标人群的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大力倡导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孕前优生检测,开展出生缺陷预防。严格病残儿童鉴定,对鉴定后符合再生育的人群,加强指导、监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
三、解决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责任。在恳谈中,我也深刻感受到,近年来,计划生育部门经过积极的努力,为育龄群众做了不少实事、好事,争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惠民政策,深受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但我们意识到,这些计生惠民政策还是最基本的、低层次的、小范围的,还有一些育龄群众的实实在在的困难和企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需要我们继续作不懈争取、努力。如:如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扩大计划生育惠民政策范围,惠顾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提高惠民政策的执行力度,更大程度上解决计生家庭的实际困难;如何进一步落实并发症病人的医疗费问题,使受长期病痛折磨的并发症病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生活上有保障;如何争取完善奖扶制度,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城镇无业居民与农村居民同样享受计划生育奖扶政策。这是我们计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每一位计生干部必须站在服务对象角度上,想其所想,尽我所能。
四、倾听群众的意见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方法。经常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真诚倾听群众意见、征求群众建议,是政府行政机关的基本工作方法。尤其是人口计划生育的部门,直接管理服务对象是育龄群众,更需要我们经常与广大育龄群众沟通,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有助于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群众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能更好地了解人口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及政策、措施不完善的地方,并得以及时完善提高;有助于各级计生干部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树立心系群众、民主务实的新形象,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