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每年过年都会去外婆家,外婆家在一个小镇上,也恰好在一条热闹的路边。
老街很吵。每日早晨入耳的第一声不是外婆亲切热情的叫早,而是街上店门口放的大号音响传来的“还有三天,最后三天!全场二十,统统二十!”的叫卖声。顺着老街从头走到尾,耳畔从《最炫民族风》到《恭喜发财》,各种流行不流行,过时不过时的歌曲不绝于耳,三日余音绕梁。
午后老街会静一会儿,给烦躁的小镇喘口气。哪怕是这样,也少不了蹬三轮的车铃声和对着拦路的小鬼头们吼上句模糊不清的“小鬼,让!作死啊!”。在街口还常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接着不一致的二胡曲,觊觎着路人口袋里叮当响的硬币。
老街很艳丽。乡下人好个喜庆,店门口绝不寒酸。招牌的底子不是大红便是大绿。往往这样还不够,要往门口放一块红底的招牌,上面是金色的“欢迎光临”。从外婆小楼的阳台向下看,各色的牌子和着路边的苍葱的梧桐,眼前好似一块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充斥着你的视觉。
老街一年四季都很热闹。这热闹使你想和它一起沸腾。你会有一种想冲进店里和老板娘攀谈的冲动,哪怕你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你会有一种想跳上三轮车,绕城一周的欲望,哪怕三轮比宝马奔驰颠簸得多;你会有一种想看看这自己说门面要到期的小店有没有关门,哪怕那小店已经在那儿经营了五六年了。
站在老街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那浓浓的乡土气息。人们穿着普通,却会绽出最朴质的微笑,那微笑带着招牌红色的热情,和着三轮车铃声的辛劳,还有乡人们对客人对他人最尊敬的问候与祝福。
老街的吵唤醒了被城市喧嚣掩埋了的热情;老街的色彩,缤纷了原本黑白的生活;老街的人感动了我的心!
之后我再也没被一条路像老街这样感动过。
九中弘光初一 宋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