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秀才与两把刀的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可谓一“霸”,孔老夫子之道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近两千年。不得不承认孔子确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但我仍然不喜欢他。
孔老夫子的教育思想的确棒,我个人认为可以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基础,但他的政治思想确是太过软弱。仁爱对民,可以,但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就跟古希腊的民主一样是有缺陷的。且国家需要的是什么?富国强兵。孔子的仁爱之道只是为了维护礼教,却缺乏长远的眼光,成天推崇尧、舜、汤、武,不顺应时代发展,对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在这一点上墨子的观点显然要比孔子的有用,兼爱、尚力、尚俭,对国家发展也有帮助。
可惜墨子明显没有孔子觉悟高,最后自己搞小帮派去了。孔子是坚忍不拔,但在《论语》中不乏其得瑟言论,也能找到他不少偏心眼儿行为。当然人无完人吗嘛,有点毛病本无可厚非,可儒家学说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人无完人”,要求人人都“爱”,可能吗?不可能。虽荀子主张教化“性恶”,但人的劣根性是教化不住的,必须约束,这就是法家之道。
人类的劣根性带来的恶果数不胜数,“酸秀才”们的“爱”压根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当今是法治社会。商鞅之法略过度,但以法律约束绝对是重中之重。只可惜韩非死的早,他的观点无法一窥全貌。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究不分胜负,封建时期儒法两家一直互为表里,足可证明儒家与法家的有机结合非常有效。可惜两派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温柔一刀”无法达成,只能“宝刀生锈,秀才迟暮”了。
韦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