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精神正是这个时代缺乏的。但新时代的人,认同并继承这种精神的很少。
建国初期以及战争年代,如铁人这样崇高到“不知道自己崇高”的人有很多,他们不过是在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视名利如粪土的“最高境界”。他们的牺牲可以说是情势所逼,但最可贵就在于情势逼迫之下,他们趋向于牺牲自己,而不是牺牲别人。这也是《集结号》的纠结:为什么你不把自己的兄弟留下等待根本不会吹响的“集结号”,要留下别人殿后,留下就留下了,明知道他们牺牲,还连个名分都不给!
敢于牺牲的人,真的在乎名利吗?决不,他不能容忍的是把牺牲当逃兵的“侮辱”!
《铁人》中的劳模表彰会,有些人专门写稿子叫铁人念,但铁人念不来,他不在乎什么劳模,他是个实干的人从不玩虚的,官僚主义人情世故他不懂也不想懂。而今我不想懂,就要被长辈们大骂“幼稚”。他们已经学乖了,人们说现如今,“会做事不如会做人。”
80后或者90后,是被架空的一代,忧患的不是肚子,是心灵。书店里铺天盖地的理想主义玄幻历险小说和现实主义励志谋身小说,教你躲避现实,或者适应这个社会,什么样的社会?——“快鱼吃慢鱼”,“当我们被老虎追,我不需要比老虎跑的快,只需要比你跑的快...”
“人吃人”么?
时代不一样了,牛奶喝了会死,菜农的青菜永远要洒满水以中秤。有人戏谑的说,“革命工作苦啊:反应慢的会被玩死,能力差的会被闲死,酒量小的会被灌死,身体差的会被累死,讲话直的会被整死,能干活的会被用死。所以啊同志,人们不能太敬业了,董存瑞拿的太稳了,刘胡兰嘴巴太紧了,邱少云趴的太死了,黄继光扑的太准了,张思德跑的太晚了,白求恩会的太多了。教训啊,同志们善待自己吧......”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物欲横流谋身为重,人不为己天地诛,恶者以权谋私损人利己,善者不过在独善其身,谁会顾着谁,谁又有足够的“能力”去顾着谁,去顾着崇高?蝙蝠侠维护正义惩治邪恶,百折不挠对正义的坚持成为他人性的闪光点,但他却连自己的爱人都保护不了,还落得身败名裂。他那双慷慨为高谭市民修高架桥的父母,也是死在恶徒手下。
但奇幻电影的善良博爱到底都是理想主义层面的,娱乐为主,现实需要的是踏实,以及容忍。为富不仁者众,甚至有些人的慷慨不过是拿济贫作秀,但只要真的拿钱出来做慈善,真正惠及于民,管他真心还是作秀?
我们追求的终极社会,是“天下为公”,“没有人能以权谋私”,多么的振奋人心,虽然还差的很远很远。但从好的一面说,大多数人还是心怀善意渴望“真善美”的,不同的是,这个时代我们更加在意个体自身的发展,本来个体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交相辉映是最理想的状态。没有人有权利叫别人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如果要牺牲,你怎么不先牺牲了去。自我牺牲是一种觉悟,不是强迫,感化永远比暴力更令人持久信服,就象暴政多败国。强迫人改变行为,不如以身作则感化他的思想。
我们不是救世主,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有那么点现实主义的私心。我们看重的,是工作合不合意,报酬够不够多,生活够不够好。简朴是优秀品质,但不是说我们不去努力改善生活水平和生存方式——我们做一切事的根本目的,就是——好好的活着,更好的活着。
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物质已经比较丰富,我们不必用身体活水泥,但这样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感悟——它让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自己的生活态度:当我们为利益的不均衡心存恨意,为工作的繁琐心生厌恶,大概可以籍由它平衡自己的心态;当我们生活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为不知如何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而挣扎痛苦矛盾迷惘,大概可以凭借它找到一点积极的动力。
它叫我们知道,生命里还有一种崇高,支撑我们期待更美好的明天,做一个更好的人。
写了这么多,不小心犯了夸夸其谈的坏毛病,当然我的思想也存在极大程度的“理想主义”,赞赏的人格自己未必做的到,但有信仰总比没信仰好。
作为教育献礼片,能做到子一辈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父一辈那么的震撼心灵,在父辈和子辈的重叠里突显各种思想观念的冲突,算的上是一部优秀的电影,这10元票价物超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