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儿: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她们抵制学习、练琴这类枯燥的事。
我和露露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那时她才3岁。我要求她练琴,结果她连打带踹,又哭又闹,我忍无可忍将她拖到门外。也许是为了表示反抗,索菲娅还偷着将钢琴咬得到处是牙印。当她们不好好练琴时,我会威胁她们不准吃饭,要烧掉其所有的绒毛玩具,骂她们“垃圾”。
我每时每分都得软硬兼施,用尽了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一切办法,让她们做一些现在不乐意、但将来有益处的事情。 www.xxk123.com
京华时报:你会退让么?
蔡美儿:要视情况来定。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露尝一粒鱼子酱,她不同意。面对我的坚持,她发疯似的说我令人恐怖,要她做地这一切实际上是为我自己!她讨厌小提琴,憎恨这个家,并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发誓称如果我不放过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
我最终想清楚,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让她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多次,比如说,我同意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
“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京华时报:什么原因令你对女儿如此严格?
蔡美儿:我想有两点。一是我自小接受中国式教育。我认为,这种严厉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我害怕两个女儿走下坡路。
在美国,亚裔移民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代移民终于实现了“美国梦”,会省吃俭用,将所挣的每一分钱和巨大的精力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第二代移民因父母的巨大投入而相对优秀,但他们教育孩子也因此不太严厉了。第三代移民的生活很舒适,有一群成绩B+的朋友,认为个人权利受宪法保护,不愿付出辛苦,就会走下坡路。
我父母是中国人,他们先是移民菲律宾,上世纪六十年代又举家移民美国。我是移民二代,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京华时报:你小时候父母如何教育你?
蔡美儿:我父母对我很严格。8年级时我历史考了第二名,颁奖仪式结束后,父亲说“千万不要再让我像这样丢脸了”。在家里说中国话时不小心夹杂了一个英语单词,就要被狠狠打手板。
我当时也经常抱怨,我的事为什么他们老做主。这事在我申请读大学时得到了解决。父母坚持让我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说离家近,可以住家里。我想摆脱“虎笼”,于是就瞒着父亲,伪造了他的签字悄悄申请了哈佛大学并被录取。父亲为此折腾了整整一宿,一边因我违抗父命大发雷霆,一边又为我考取哈佛而骄傲。
京华时报:现在回头看,有没有不喜欢的地方?
蔡美儿:回头看,我很理解、也很感激父母。我相信,我的孩子最终也会理解我。
“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 www.xxk123.com
京华时报:大家担心,严苛的教育会夺走孩子的快乐童年。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蔡美儿:我们还有其他快乐时光。练完琴后,我们有很多快乐的话题,会趴在床上读书,会一起做有创意的中国菜。我丈夫会带领一家人骑车旅行,教孩子们游泳、玩扑克,朗读文学作品。我们一家到过伦敦、巴黎、罗马等几十个国家和城市。当然,根据“家规”,我会提前预约好琴房,以免孩子们生疏了琴艺。
京华时报:你觉得,中西方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蔡美儿:我注意到,西方父母在意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感受,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多要求。中国妈妈看重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会为孩子报很多课外班,督促其超过其他孩子。西式教育让孩子自由,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关注吃喝玩乐、看影碟电视、不勤奋上进、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中式教育方式能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孩子强化意志力,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京华时报:你的观点是什么?
蔡美儿:我认为,我这种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掌握孩子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