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的新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20xx—
20xx年广西农村党员教育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文秘公文网网-http://(www.xxk123.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党校的教学培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校建设必须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教学对象需要延伸,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必须改革党校教学体制,使党员干部及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和实践者,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适应建设社会主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客观上要求党校必须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延伸”,即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和干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三)改革党校教学体制,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校是培训农村党员的重要阵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校规范化建设不够,工作制度不健全,党校地位不明;党校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极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镇党校的发展。从改革教学体制入手,加强党校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体现主阵地作用是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党校教学体制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改革镇党校教学体制,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提高,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农村党员学得会,用得上。
2、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既要推进党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又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尤其要注重抓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3、坚持开拓创新原则。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拓宽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实现党校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目标任务
1、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使党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需要。
2、通过对党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职能分工、目标责任、监督检查、日常管理、跟踪服务、奖惩激励等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3、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农村党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Tag:策划方案,活动策划方案,营销策划方案,常用范文 - 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