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工程投产后,因改用含硫量较高的任丘和胜利混合原油,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比一期增加3.2倍,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增加78%。废气日排放量增至1.18亿标准立方米,污染物总量为54吨/日。为了净化大气,增加绿化面积133.33公顷,绿化总面积占全总厂面积的19%左右。生活锅炉改用燃料气,以解决黑烟污染。1988年,化工一厂投资95.63万元,新建火炬气回收装置,年回收火炬气2400吨,增加利润100万元。是年,可燃性气体利用率为95.70%,有毒有害气体治理率为93.09%。三期工程废气日排放量为1.29亿标准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由燃烧产生的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等废气。主要采取火炬烧却和高空稀释排放。送火炬烧却的废气为高压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丁二烯等装置的排放气,采取高空稀释排放的废气为丙烯腈装置洗涤放空气、乙烯装置裂解炉烟气、开工锅炉及蒸气过热炉烟道气、煤电厂锅炉燃烧烟气等。时按20%系数规划绿化覆盖面积以净化空气。至1990年底,废气综合利用项目共6项,利用量达5849.28吨/年,价值2584.52万元/年。
第四节 废渣治理
一期工程工业废渣主要为涤纶氧化装置残渣、石灰石渣、硅藻土、炉灰、废白土、废脱水剂、废催化剂、油污泥、生活污泥、废纤维聚酯等,废渣年排放量为8492吨。分别采取填埋、焚烧、出售和综合利用等治理方法。塑料厂原设计废渣排放量1278吨/年,经过工艺改革,大部分得到综合利用,年排放量减至86吨。涤纶厂将原设计作焚烧处理的聚酯废料和酸钴残渣外售。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浓缩脱水后外运作农肥。1982年,总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渣3.16万吨,其中综合利用0.29万吨。同年,为解决每年4800~7200吨聚酯废料回收利用,总厂投资1500万元,建设年产3250吨涤纶再纺装置,于1984年10月9日,投料试车成功。二期工程投产后,精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废渣、废白土、废脱水剂、废催化剂、油污泥、生化污泥等大幅度增加。由于农村停止使用总厂的活性污泥作农肥,1985年5月,在纬八路至纬九路的围堤西侧,用草包垒筑一容量为5万立方米的围堰,暂时解决了每天350~400吨剩余污泥堆放处理场地。1986年,涤纶厂应用污泥厌氧回流工艺,提高了处理效率,使该厂的污水处理装置达到无污泥排放。因此,原污泥脱水焚烧装置也停用,每年可节约用电45万度,油400吨,化工料100多吨。同年,涤纶二厂投资15万元,将氧化装置排放的精渣,由日方设计作焚烧处理的工艺改为返回工艺,每年可回收精渣1510吨,获益233万元。三期工程建成后,废渣排放量将达54.25万吨/年,其中第二热电厂约54.1万吨,占总量的98.71%。三期废渣治理采取回收利用的有乙烯加氢催化剂、碳三加氢催化剂、甲烷催化剂。出售处理的有塑料厂的聚合物粉末和不规划粒子。作堆放或埋设处理的有干燥剂、硅铝酸盐、催化剂垫层、氧化铝、硫铵烟灰等。聚合物垢疤、腈纶回收车间的残渣、明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废溶剂以及脱水后的油污泥等作焚烧处理。三期投产后,水质净化厂每天的污泥达1000吨,在该厂经过深度干化后送煤电厂焚烧,作为对污泥最终处置手段。为解决每年8000吨化工废渣的堆置处理,在纬五路建造一个3000平方米的化工废渣堆场。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来源于文秘公文网网,欢迎阅读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Tag:规章制度,公司规章制度,办公室规章制度,常用范文 - 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