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贷款的管理过程中,由于他所接手的单位大多数都属于集团公司性质,贷款对象虽然只有一家,但贷款的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使用单位却是几家甚至十几家,为确保贷款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他不仅对贷款对象进行信贷管理,而且直接将我行的信贷管理直接延伸到各家贷款使用单位,这就对其信贷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转变各贷款使用单位的传统观念,他就不厌其烦的通过函告、面谈、电话等多种方式向各贷款使用单位宣传我行的各项信贷政策,使他们能够配合我部各项信贷管理工作开展,
例如为坚决贯彻落实我行的出入库报告制度,他就曾经5次发函向兵团棉麻公司及其下属19家分公司进行强调,目前该项制度已得到很好的落实。库存管理一直是我行贷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有时为了统计一家企业的库存他需与十几家单位进行联系,然后再进行汇总统计,由于工作量大,加班加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三、深入粮棉收购第一线,严守防线做好收购资金监管
“收一斤粮、给一斤粮的钱”、“收一斤棉,给一斤棉的钱”、“库贷挂钩,封闭运行”,是我行政策性收购资金监管的原则和要求。深入粮棉收购一线,逐笔核打收购码单,是我行每一名信贷人员的职责。作为一名管户信贷员,烈日炎炎的夏天、寒风习习的深秋,他太多的时间都留在了南北疆的粮棉收购站点。20xx年10月至20xx年3月,为了监督营业部贷款企业——新疆天然彩色棉花有限公司彩色棉花的收购工作,他在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待就是5个月,每日下到100多公里以外的轧花厂核实每日的彩棉收购、加工、集并等情况,直至所有的彩色皮棉入库,所有的棉副产品销售完毕后才离开。为保证我部贷款资金的安全牺牲了太多太多。
作为一名我行的信贷人员,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3月都是他们茫茫碌碌奔波于疆内、疆外各个棉花收购点、仓储库的时候,20xx年10月到11月末,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带队行程几千公里,跑遍了巴州、阿克苏、喀什、克州等地区的几十个棉花收购网点,核打了上万份棉花收购码单,填制了一份又一份收购资金检查表,看着自己亲手发放的贷款都变成了白花花的棉花,看着老乡们手捧兑现款喜悦的笑脸,他如释重负;一个又一个夜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旅馆,可是第二天他又以抖擞的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20xx年他发放的兵团棉麻公司11亿元贷款全部形成了粮棉库存,未出现挤占挪用行为,到期贷款本息全部收回,为我行营业部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工作积极主动,努力清收不良贷款
自治区棉麻公司作为老字号国有企业,历史包袱较重,该单位不良贷款高达1.4亿元,简单地停止对企业信贷资金的供应,不良贷款有可能全部沉淀,继续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又要承担新的信贷风险,两难的选择,让信贷员们对自治区棉麻公司敬而远之,他却毅然主动承担起对该企业的贷款管理重任。如何找到资金来源渠道,有效地清收已逾期两年之久的陈欠贷款,同时有效防范增量贷款风险,成为他的一块心病。在对该公司的信贷管理中,他一是落实了自治区棉麻公司优质资产银星大酒店的依法抵押登记。二是结合自治区棉麻公司集团内部改制的具体情况,由区棉麻公司统一贷款,子公司单独使用,保证了新增贷款的专款专用。三是要求每一个使用我行贷款的子公司均制定陈欠贷款的偿还计划,用经营利润归还区棉麻公司的陈欠贷款。在他灵活而有效的贷款管理措施之下,区棉麻公司的棉花经营资金有了保证,各子公司的经营效益逐渐提高,企业20xx、20xx年累计归还不良贷款2805万元,银企双方取得了共赢。
五、转变观念、主动出击,努力寻找业务增长点,营销优质客户
营业部过于单一的粮棉油贷款结构,孕育着巨大的贷款系统风险,按照总行业务拓展的有关要求,拓宽信贷支持范围,发现和培育优质客户,优化增量贷款结构,成为营业部信贷业务的工作重心之一。
20xx年度为配合我部调整贷款结构,改变贷款风险过于集中的局面,与处室同事一起分别与自治区、兵团、乌鲁木齐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取得联系,搜集我区农业产业化企业信息。同时从中选取了一批符合我行贷款范围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调查,如:乌鲁木齐正大畜牧、兵团银花等。另外,20xx年度我行已获银监局批准开办化肥储备贷款业务,据此对我区化肥储备企业——兵团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公司进行贷前调查形成书面报告,向分行上报国家储备化肥贷款10000万元,并结合化肥储备企业点多面广的特点,制定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疆分行营业部化肥储备库存监管办法(试行)》,目前该笔贷款已通过我行新疆分行审批同意发放。
Tag:事迹材料,个人事迹材料,先进事迹材料,党团材料 - 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