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我市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一个宗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两大主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明确三大任务: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壮大城区优质教育。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各类教育相互协调、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濮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具体发展目标:
──“普九”巩固提高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初中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以下。
──市城区、县城区、经济发达乡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左右,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大体相当,各类职业教育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70%,其中农村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城区学前三年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市城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基础教育示范园区(皇甫综合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要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把发展农村教育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证范围。从20xx年开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扩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的覆盖范围。根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的合理需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保证按时足额拨付到农村中小学。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投入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好发展农村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启动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根据农村学校生源逐步减少的实际,结合教育重点工程的实施,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解决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加大城区教育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等制度。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积极扩大高中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的优质高中。
其次,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优越。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努力将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要坚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政府主导、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格局。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办好一批骨干中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争取有1-2所中等职业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或县级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进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强化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各种短期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第三,要壮大市城区优质教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把濮阳创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市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我们要根据城市化步伐加快的需要,积极同规划部门协调,科学编制城区学校建设规划,确保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满足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需求。在搞好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调整,使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效益和价值。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和管理的督促协调,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安排,为发展城区教育提供充足财力。继续实施市直学校新建、扩建工程,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逐步消除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和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大班额问题。在不违背上级政策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成果。要改革管理手段,完善评价体系,培育特色学校,努力提升市城区学校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积极推进皇甫综合学校建设,努力打造我市基础教育品牌。
Tag:党委党建,领导讲话稿,领导讲话稿格式,领导讲话稿 - 党委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