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12-07 14:02:5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644

导读:游说艺术提示: 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打动对方。 ②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主要矛盾。 ③道理上深入浅出,表达上层层深入。 ④利用文字的文化内涵暗示对方。 10、从烛之武劝退秦师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烛之武身上的过人之处,那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智” 11、这种“智”劝退了秦师,也就意味着退了晋军,瓦基了“秦晋联盟”。如果文章不写最后一段,直接写“晋军亦去之”不更简短吗? 明确:完整,与开头相互映。补出了晋文公撤兵的想法——不追击。因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晋文公不追击的具体理由是什么呢?可不可以调整顺序? 明确:理由是:“不仁”“不知”“不武”。 不可换顺序:晋文公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 13、回过头来我们看,烛之武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不出使也行呀!请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在那里又给我们展示了烛之武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烛之武怀才不遇,心中有怨气;郑伯能承认错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烛之武的“义”。 14、烛之武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游说艺术提示:
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打动对方。
②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主要矛盾。
③道理上深入浅出,表达上层层深入。
④利用文字的文化内涵暗示对方。
10、从烛之武劝退秦师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烛之武身上的过人之处,那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智”
11、这种“智”劝退了秦师,也就意味着退了晋军,瓦基了“秦晋联盟”。如果文章不写最后一段,直接写“晋军亦去之”不更简短吗?
明确:完整,与开头相互映。补出了晋文公撤兵的想法——不追击。因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晋文公不追击的具体理由是什么呢?可不可以调整顺序?
明确:理由是:“不仁”“不知”“不武”。
不可换顺序:晋文公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
13、回过头来我们看,烛之武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不出使也行呀!请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在那里又给我们展示了烛之武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烛之武怀才不遇,心中有怨气;郑伯能承认错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烛之武的“义”。
14、烛之武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表现在他的语言艺术上,同学们请你们举几个表现卓越的语言艺术的例子。
同学答案略。(毛遂自荐、张仪的三寸不烂之舌、苏秦的挂相印、诸葛亮舌战群儒、周恩来巧解外国记者的刁难等等)
三、教师总结:
这些人身上体现的不仅是口才的艺术,更是头脑、思想和智慧的胜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的我们,学习品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不只是能读懂读通文字文章,更应该能够体会理解到字里行间深蕴的文化和智慧。
四、作业
1.以本文为例,分析总结《左传》的文学特点。
2.综述烛之武取得游说成功的原因。

【教学目标】

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 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