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初中常见成语解释» 正文

初中常见成语解释

[03-19 07:07:39]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685

导读:出处《心地观经 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示例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首阳采薇:伯夷、叔齐辞让王位,叩马谏阻武王伐纣,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山,最后饿死。后用伯夷、叔齐比喻气节高尚的人,用采薇写坚守气节或写饥饿。苌弘化碧 发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释义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望帝啼鹃 发音wàng dì tí juān释义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美轮美奂 发音měi lún měi huàn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

初中常见成语解释,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出处《心地观经 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示例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首阳采薇:

伯夷、叔齐辞让王位,叩马谏阻武王伐纣,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山,最后饿死。后用伯夷、叔齐比喻气节高尚的人,用采薇写坚守气节或写饥饿。

苌弘化碧 发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释义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望帝啼鹃 发音wàng dì tí juān

释义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美轮美奂 发音měi lún měi huàn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韦编三绝 发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黄钟大吕 发音huáng zhōng dà lǚ

释义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出处《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程门立雪 发音chéng mén lì xuě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曰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行云流水 发音xíng yún liú shuǐ 释义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示例结构如~,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胸有成竹 发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指鹿为马 发音zhǐ lù wéi mǎ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高山流水 发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前一篇:初中成语集锦
《初中常见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