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扩大
影响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宣传:一是建立媒体专栏和标语牌。在区电视台开辟“科学发展在**”专栏,在区政务网设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在主要街道、高速路口设置科学发展观各类标语牌,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二是及时编发简报。活动期间,共编发简报60余期。通过简报,既把活动中的时事动态、典型做法以及社会反响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又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和各个单位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三是加大外宣力度。《山东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情况交流》先后五次编发我区的活动经验;中央、省、市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重点党报党刊先后播发我区相关经验100多条次。
(二)统分结合,活力互动,确保学习质量。学习是整个试点工作的基础,学习阶段搞不好,实践阶段也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同时,这个阶段恰逢岁末年初,时间紧、任务重、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为此,我们注重创新学习方法,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主要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统分结合,活力互动,彰显特色”,其中“统”提高了学习的高度,“分”推进了学习的深度,“互动”则扩大了学习参与面、拓展了学习宽度。
1、坚持“统分结合”,确保学习实效。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形成了双向联动的学习机制。所谓“统”,一是统一组织协调。制定下发了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配档表,实现进度基本统一。精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发展的精辟论述以及十七大报告和省市区三级党代会报告,编印下发了18600余本活动读本和辅导百问,党员人手一册,实现内容基本统一。集中开展了“七个一”活动,用规定动作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二是统一统一辅导专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设置了综合辅导、第一要务、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党的建设五个学习专题,邀请梁柱、韩庆祥、王一鸣、牛文元、王长江等5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各个层面都能理解接受,既优化教学内容,又整合了学习资源。三是统一集中学习。开设“周末大讲堂”,在区级层面设立主会场、各单位设立分会场、电视台全程转播、刻录光盘免费发放,把讲座内容送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既降低学习成本,又扩大了参与范围;既提高认识高度,又有效化解了工学矛盾,社会各界反响较好。四是统一效果评估。采取等距抽样法,抽取50名局级领导干部和176名普通党员参加测试,其他党员干部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集中测试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单位组织学习的扎实程度。在学习阶段结束前,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学习情况全面评估,检查结果一一通报反馈,督促各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较好发挥了激励促进作用。
所谓“分”,一是分头自学。立足于提高积极性、发挥能动性,引导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对学习笔记字数不做硬性要求,引导党员将撰写笔记的过程成为记录各单位组织学习、个人参与学习的过程。各单位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自学。长江路街道举办科学发展观文艺汇演、发展成果展示,区科技局编制300多套“倡导科学用能 共建节约社会”大型系列科普挂图和光盘。工委(区委)党校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主体班次干部教育培训班等资源,采取自学、互学、网上学习、讲座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了多形式、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的学习教育体系。老年大学党支部老党员刘本奇同志虽身患重病,依然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即使到北京诊治期间也随身带上学习资料。二是分组讨论。立足于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各级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具体要求大讨论。各单位分处室开展团队学习,各党委分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一起交流思想,共享学习心得。工委(区委)组织部集中开展了“科学发展怎么看、具体工作怎么干、长效机制怎么建”的大讨论活动,在讨论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明确方向。三是分行业宣讲。立足于普及提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全区面上成立宣讲团,开展科学发展观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座谈式、授课式、辩论式巡回宣讲,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区宣讲团先后到10余个单位进行宣讲,进一步深化了党员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认识。四是分系统思考。立足于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面向未来、提出建议对策,每个系统在深入学习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思考,集思广益,形成了一批有分析、有对策、有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和优秀案例报告,各级各行业共起草上报200多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