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林产业加工投资200万元。
1.5项目效益
预计建设目标实现后,绿春县林业种植业年产值将新增19.192亿元。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本规划依据下列文件进行编制:
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⑵
、《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⑶、《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7月
⑷、《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们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实施意见》(红发〔〕7号)
⑸、《红河州“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红河州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红河州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9月
⑺、《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1月
⑻、《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
⑼、《造林调查规划设计规程》
⑽、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
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成果》
⑿、《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12月
⒀、《绿春县志》10月
第三章绿春县的基本情况
3.1行政隶属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十分接近北回归线。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市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普洱市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绿春县隶属云南省红河州,全县辖8乡1镇,81个村委会,6个社区,735个村民小组,769个自然村。
3.2历史沿革
从西汉至唐初,先后隶属益州郡,牂牁郡、兴古郡、梁水郡、濮部、和蛮部;唐代南诏时期分属通海都督和蛮部和银生节度威远睑;宋代大理国时期分属秀山郡和威楚府;元代分属元江路、和泥路;明代大都分属元江土知府,钮兀御夷长官和临安府的纳楼、瓦渣、溪处土司及者米掌寨;民国时分属元江、墨江、石屏、建水及金平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1954年,分属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等县。1955年4月,设立六村办事处(临时县级机构),驻治于大兴镇。195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设绿春县。
绿春县原名“六村”,其含义指县城周边有六个哈尼族村寨,现县名是1958年建县时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依据县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亲自确定的。绿春县情可以用“边、山、少、穷、战”五个字来概括。即“边”:区位相对偏僻边远,建县时由元阳、金平、红河、墨江等县的相邻地带划归组成;“山”:全县国土面积3096km2,全是山区,无一块足一平方公里的平地。县境内最高海拔2637m,最低海拔320m。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2400㎜;“少”:全县21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98.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8.2%,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之一,世居民族有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穷”: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重点扶持县,按国务院确定的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1198元),全县尚有贫困人口14.1253万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战”:中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处于战争前沿,全县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同时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是战区恢复建设县。
3.3自然概况
3.3.1地理位置
地处云南省南部边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位于东经101°48′~102°39′,北纬22°33′~23°08′。东临元阳、金平两县,南与越南毗邻,西南与江城县接壤,北与红河县相连,西北椅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5㎞,南北最大纵距60㎞,总面积3096km2,距省会昆明456㎞,距自治州首府蒙自220㎞,距河口边境口岸312㎞,距金水河边境口岸132km,省道s214公路穿越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雄居县境中部,神奇秀丽,常年山雾弥漫,云蔚霞起,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3.3.2地质地貌
绿春县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山脉大致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县。除深切的“v”行谷,悬崖绝壁、瀑布、活冲沟等年幼期地形景观外,最主要的是沿线各分水岭和主要河流两岸广泛发育的古夷平面和台地,故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峰恋叠嶂,支离破碎为主要的地貌特征。坡面长,坡度大,山地坡度大部分在25°以上,按坡度级别分为:(平坡5~10°)面积占0.2%;缓坡(11~15°)面积占0.9%;斜坡(16~25°)面积占24.7%;陡坡(26~35°)面积占55.9%;险坡(46°以上)面积占18.3%。因阵雨强度大(年均2400㎜),冲刷力强(地表径流78.4%),岩石主要为板岩、页岩、砾岩还有少量石灰石,成土母质为坡积母质、残积母质、冲刷母质三大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