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3八角、油茶
起,绿春县开始抓八角产业的发展,截止种植面积将达25万亩,并且部份八角已郁闭成效,可进行八角叶油的加工。
到年产量28.6t,年产值17.16万元。
经调查结果表明,绿春县曾在70年代未、80年代初定植栽培过油茶,主要栽植树在海拔1200~1800m之间立地条件优越的村办茶厂周围,呈块状零星种植,地貌分布情况为中山地段。主要种植目的是提炼后的油作为揉茶机等茶叶加工设施、设备的润滑剂,据有群众说,油茶在绿春县的单株产量特高(具体的单产和亩产都未测定过,所以数据不详),但由于当时种植面积少,没有形成规模,加之,加工等条件落后,油茶利用率特低,多年失管理粗放,导致自然死亡或人为更新,目前,境内油茶资源的分布稀少。
4.1.1.4竹产业
绿春县工业发展滞后,但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再加之各族群众有四旁种竹,编制农具自用和出售的习惯,同时生产的竹笋既可鲜食又能加工成笋干或腌制成品出售,只需进行简单培训即能以户为单位小作坊零散加工,然后化零为整进入市场。
采取“以竹代木”,大力发展竹材加工产业化的气候逐渐形成。竹类的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建筑、家具、人造板、造纸、编织等领域。其材质可塑性强,耐腐蚀、防蛀虫是目前替代木材绝好的首选材料之一。竹子成林后还有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防护作用,它不但每年可以收获竹笋创收外,还可以有计划地进行间伐获取竹材,同时发挥维护生态平衡功能,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4.1.1.5其它林业产业
到底:草果产量年2391.1万t,产值6216.86万元;胡椒年产量220t,产值286万元;花椒年产量14.4万t,产值44.64万元。
4.1.2林产化工业
4.1.2.1紫胶
紫胶具有绝缘,防潮,防锈,防腐,防紫外线,粘合力强,易干,易溶于酒精,涂膜光滑,强性好,耐酸,可塑性强,固色好,化学性稳定,对人畜无毒性与制激性等优质性能。被称为胶中之“全能冠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都把紫胶列为战略物资。特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涂料工业、绝缘材料工业、粘合剂工业、油墨工业、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虫胶市场开始起死回生,供需矛盾突出。紫胶生产是绿春县的一大产业,早在30多年前绿春县创办了虫胶厂,加工能力初具规模,由于原胶供应不足,加工作业不能终年生产,经济效益上不去而难以形成绿春县的支柱产业,要使工厂能正常发展,原胶的长期稳定供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山区群众具有丰富的放养和管理经验,为充分发挥自然优势,为培育原胶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绿春县1975年开始经营紫胶生产至今,己有49年历史,曾几何时,紫胶生产历史辉煌,有紫胶场7个,经营面积2万余亩,培养了多树种,即:鸡树果、马榔树、秧青、牛肋巴等天然紫胶寄主树,但是80年代,由于紫胶价格的下幅度波动,香茅油价格的大幅度提高,紫胶寄主林受到破坏并改造成香茅草地,紫胶寄主林经营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紫胶场解体。到紫胶市场价格回升,加上政府的引导,紫胶生产开始恢复和发展,截止,在保护天然紫胶寄主林的同时,已发展紫胶寄主树人工造林3.2万亩,部分已投产,生产紫胶320t。现林木长势喜人,起逐年增加投产面积。
4.2林业加工企业现状
4.2.1绿春县红冉橡胶有限公司
红冉橡胶有限公司下辖三个橡胶林场,即大黑山胶场、坝溜胶场、龙塘胶场,属于私营企业,主要进行橡胶生产和加工,公司经营面积121062.9亩,橡胶实种总面积94527亩,其中投产面积24095亩。全部在岗职工人数105人。公司有2个日产干胶分别为40t和16t的橡胶加工厂,总设计产能20160t,实际产量320t,资产总额13868万元,资产负债率62%,营业收入570万元,收入增长率负90%,当年利税负1249万元,利税增长率负201%。
4.2.2绿春县紫胶加工厂
绿春县虫胶厂厂址在城区,私有企业,主要加工紫胶,全厂现有20名工人,设计产能200t,实际产量150t,资产总额800万元,资产负债率30%,营业收入300万元,收入增长率负10%,当年利税10万元,利税增长率负3%。
4.2.3茶叶加工企业
全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6.2万亩,拥有茶场(厂)34家,拥有厂房建筑面积15000㎡,各类茶叶加工机械200台,固定资产多万元,年加工能力5000多t,其中:县外贸茶厂拥有厂房建筑面积3000㎡,拥有初制加工机械30台,精制加工机械10台,年加工能力700t,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茶厂注册商标为“春苑”牌绿春绿茶系列产品;大水沟生态茶厂拥有厂房建筑面积㎡,拥有初制加工机械20台,精制加工机械8台,年加工能力500t,共有固定资产400万元,茶厂注册商标为“黄连山”云雾茶系列产品;乡(村)办茶场22个,拥有厂房建筑面积10000㎡,各类加工机械132台,拥有各类固定资产1100万元,所有初制茶场以生产烘青毛茶、晒青毛茶为主,无精制加工能力。现有34家茶企业中目前生产经营尚好的有10家,分别为茶叶县外贸茶厂、县康丽达茶厂、县红山茶厂、牛孔素华茶厂、大水沟生态茶厂、平河双王茶厂、戈奎俄东茶厂、大兴苦么山茶厂、三猛巴东茶厂、康丽达茶厂、大兴老边茶厂等,这10家茶企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已拥有各自注册商标,而且分布于我县的主要产茶乡镇,加工布局趋于合理化;其中具备普洱茶加工能力的有4家,即县康丽达茶厂、县外贸茶厂、大水沟生态茶厂、平河双王茶厂,获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有3家,分别是县外贸茶厂、平河双王茶厂、牛孔素华茶厂;全县拥有各级各类茶叶技术人员50多人,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经营人员7000人,茶叶受益农户达13000户,10多人,分别占全县农户总数和总人口的37.2%、45.7%。就目前而言,没有任何一项产业能象茶叶产业那样覆盖全县八乡一镇的千家万户,也没有任何一项产业象茶叶产业那样被各族群众所接受,更没有任何一项产业在短期内能够替代茶产业在各族群众中所发挥的脱贫作用,茶叶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