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粮油种植,逐步形成优质粮油产业带,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确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储备粮规模,保持合理粮食储备水平;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1、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严格执行国家种粮直接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建立健全我市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预警机制,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2、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以“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优化粮油生产配置,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优质专用水稻、“双低”和“双高”油菜、优质专用玉米等粮食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订单粮油,通过示范带动,在全市建立优质、专用粮油产业带。以粮油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打破我市农业发展瓶颈。
3、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在各县(区)围绕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交通干道建设以粮食购销、仓储和物流配送为中心的储备体系,在全市重新集中布局一批优良的仓储设施,重点新建一批现代化的粮食收购、储备仓容,扩大粮食仓容规模;加强仓房维修和仓储队伍业务培训,提高科学储粮水平,确保各级储备粮全部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和“四无”的要求,做到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把打造成为四川省重要的粮食储备基地。
4、培育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围绕市城区和射洪县建设集粮油仓储、加工、检验、电子信息和“四散化”为一体的“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和“射洪粮食物流园”两大粮食物流项目。着力整合粮食购销、仓储、批发、配送、加工等环节的物流资源,引进规模化、专业化的三方粮食物流企业,建立企业的电子交易等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5、加强全社会粮食行业管理。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职责,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加强依法行政,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
三、我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一是整合分散在全市的粮食仓容资源,在全市重新布局不同等级的储备粮库点,逐步淘汰仓龄40年以上仓容,新建现代化仓容40万吨。二是新建食用植物油储备油罐4万吨。三是新建日处理粮食200吨的烘干设施12套。四是加强仓房维修改造,维修、改造分布在全市的粮食收购点仓容10万吨。五是在全市新建、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装具5万个。
(二)粮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全市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展服务领域。把粮食质量监督检验站建成国家区域级水平的粮油检化验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在各区、县新建相应的粮油检化验站,通过优化结构,组织创新,构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形成梯次配置、布局合理的市、县、骨干企业三级粮食流通检验检测体系。
(三)粮食批发市场及电子商务建设主要任务
新建1个连接我国粮食主产区、横跨川渝地区、辐射中国西部地区的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并以此为平台,建成以现货、期货交易为主的辐射川渝地区的粮食批发市场。新建1个辐射我市及周边县、市的区域性二级粮食批发市场。
(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十二五”期间,达到应急供应网点20个、应急加工企业16个、应急储备企业14个。加强应急设施和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粮食应急供应能力。
(五)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在市内新建1个集粮食中转、仓储、烘干整理、配送、精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专业配套的大型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在四川省的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在射洪县新建1个集粮油储存、加工、中转、配送等为一体的市级现代化粮食物流节点项目。
(六)粮食加工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一是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扩大现有12家民营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引进日产200吨面粉、150吨大米、20吨干面的加工厂各2家;引导企业争创“无公害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有机食品”、“国家知名品牌”等称号,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带。在蓬溪县、安居区的20个乡镇建立优质、专用水稻产业带70万亩,力争订单量达20万吨;在蓬溪县、大英县、安居区的15个乡镇建立优质、专用油菜产业带70万亩,力争订单量达10万吨;在大英县、船山区、安居区的22个乡镇建立优质蛋白饲用玉米基地30万亩,订单量6万吨;在蓬溪县的14个乡镇发展优质高油、高淀粉玉米20万亩,订单量5万吨;在射洪县、安居区建立优质小麦产业带30万亩,订单量9万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