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其它扶贫工作。我办在努力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外,还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抓好科技扶贫、畜牧扶贫、以工代赈扶贫、残疾人扶贫、少数民族扶贫、控制人口增长等扶贫措施的落实,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有效结合,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对扶贫系统人员业务素质建设,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情况;求真务实,完善基本数据;加强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在全办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复评、效能监察、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和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四项制度”的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培养全办职工继续发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战斗的工作队伍。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公告公示力度,完善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搞好扶贫工作的动态管理,完善监测手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一是县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扶贫开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把扶贫开发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继续实行分级负责制,强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以“百千万帮扶工程”为重要手段,着力抓好安居工程、异地开发、科技扶贫、小额信贷和社会扶贫等工作,突出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地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分类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标准,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
2、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县委、政府根据扶贫项目的相关文件要求,分项目制定出了项目实施的“工作时间流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县扶贫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随时深入扶贫项目实施点对项目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研究解决,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服务与项目资金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和省、市一系列扶贫开发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根据各重点村实际,制定具体的扶贫项目管理措施;扶贫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切实做到每一个项目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资金管理严格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禁止挪作它用,并严格执行县级报帐制,强化审计监督。同时,认真推行项目公告公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把扶持对象、建设规模及内容、补助标准、金额、财务决算等进行事前事后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扶贫开发工作打牢思想基础。一是教育群众从“等、靠、要”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坚持发展,依靠发展才能解决各种矛盾的新观念;二是破除过去依赖政府,发展产业和项目都要政府出钱、出人、出技术的习惯,树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新观念;三是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四是从闭关自守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走出去、引进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新观念;五是从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起投入与效益要相适应的新观念。
5、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典型示范带动发展。一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一批农户容易掌握的实用农业科技,选择一批勤劳、有经济头脑的农户,采取小额信贷和扶贫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加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使其脱贫致富,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扶持了一批以种养业为主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建立特色种、养基地,形成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产业链,使一部分贫困群众通过“企业+基地”、“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先富起来,从而达到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商品生产,尽快取得经济实惠的目的;三是对农村中先富起来的典型村、社或农户,大张旗鼓地予以宣传。通过这些举措,树立典范,使群众学有模范,干有榜样,营造科技致富、发展光荣的浓烈氛围,激发群众的上进心,启发和教育他们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