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政府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模式。面对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文化事业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利用市场资源,引导社会参与其中是文化事业长足发展的关键。为实现文化事业社会融资,一方面,我们积极引导鼓励,通过整体出让、文企联姻、企业冠名、社会赞助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出台激励政策,规定了企业和个人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在其缴纳企业或个人所得税时,允许其在一定比例内予以扣除,用经济激励手段调控文化活动,调动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在此影响下,社会参与文化事业的例子不断涌现:邱隘文化城吸引社会捐赠260万元;石矸街道东方文化体育中心由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并减免相关税费,企业出资2500万元建设,实行共建共享共管的模式;下应街道在“星光工程”建设中,采取村企结对的方法,以活动场地企业冠名、村企阵地共用、送文化到企业、村企共同举办活动,引导本地一些企业与创建村结对,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新组建的区演出公司吸引了社会力量入股。
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模式。在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的同时,**区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设施民营改革之路。在选择委托经营单位时,将公共文化实施能否发挥正常公益职能作为先决条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目前,区艺术中心、区体育馆每年均必须对外开放330天;面向机关和社会团体提供场租服务及面向老年人、学生、军人、残疾人专场文体活动和集体订票的提供适当优惠;对不需要专门服务和支出费用的室外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等等,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同时,积极参考上海、广州等地成功做法,设立重大赛事、高雅文化艺术活动专项补贴经费,激励、引导承接单位不断引进丰富多彩的文体项目,促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在文化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经济腾飞与文化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当前,**区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时机,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牢抓文化强区建设目标,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在创新创优文化工作上出成绩,让全区人民充分感受到共建共享“文化**”带来的成果,全面提升**区的整体形象、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