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汇报的第二个体会是:做好控申工作,需要勤奋、敬业的精神。
控申工作,它除了日常接访、签批分流、开展法律咨询、办理刑事申诉、刑事赔偿和举报初查案件外,还要完成哈市院、市政法委许多报
表和汇报材料。尤其是从去年以来,进京接访也成了控申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做好这些工作,没有一种勤奋、敬业的精神是不行的。去年深秋,我院接到一起告急访,举报人反映冲河某部门领导有经济问题。由于举报的问题较多,调查工作开展得十分艰苦。结束当天的工作已是晚上10点多钟,驱车返回五常后,已是零晨左右。想找个地方吃晚饭,街上都已经闭店了。但想到我们经过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初查任务,饥饿和疲劳就都不重要了。今年三月份以来,控申科连续六次接到进京接访任务,每次接访都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取舍,敬业与责任的共鸣。进京接访,也许象有些人说的这是一次不错的观光旅游机会。但说实话,我们真的没有这份心情,因为休闲旅游同带着任务看风景,这种感觉是不一样。而且有时上访人的态度变换不定。一会说走,一会说不走,一会又说等他电话。若是同意返回,就得马上买票做好准备,以防止上访人又改变计划。同时,与高检院接待室领导办理相关事宜,也得耐心等待,有时一来电话,马上就得到。所以只能在驻地附近等候。我们当时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找到上访人,如何做上访人的劝返工作,怎样把事情办好,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接访成本,上访人若拒绝回来以及既便回来后又该怎么办的问题。三月的北京,黄沙阵阵,我和苏尧科长坐在东郊民巷和天安门广场交叉口的台阶上,一边等待上访人的消息,一边看着天安门广场前川流不息的车流,心里确实不是滋味。我们曾报怨过这种接访机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责任。有一次在接访出发的前一天,我院受理了一起举报,检察长要求控申科进行初查,初查工作刚刚开始,因为接访又被迫中断了。我们在京期间,一边处理接访事宜,一边分析研究初查方案。记得在返回的那天,由于火车晚点,到哈站已是上午8点多钟,苏尧科长和我马上登上了五常的班车,11点多钟到五常后,家都没回,下午1点钟又驱车奔赴光辉继续开展初查工作。我们半开玩笑地说:“这才是控申科的效率”。在今年进京接访的四个月中,正值我女儿中考的关键时刻,每次接访都是说走就走,一去4-5天,而且每次都是周末走,占用了许多休息时间。为了完成接访任务,我放弃了共同照顾孩子的义务。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里只能留下了一些遗憾。苏尧科长更是这样,从京返程时,为了省下半天的房费,又是打电话,又是楼上楼下找宾馆经理商量。有一次“五·一”临近,几天之内根本买不到返程车票,他就到处托朋友去买票,他这种敬业精神我都清楚地看在了眼里。在处置我院孙某、赵某涉法上访的问题上,哈市院、市政法委多次要求我院进行工作汇报,我院也要主动向上级报告一些突发情况,于是我多次承担了这些文件,报告的起草工作。每次组织材料,事都是一个事,但报告的侧重点不同,对材料形式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对每一份报告、文件都是重新起草,句句斟酌,生怕因为语言表达不准确而影响了对上访问题的处理。因为,我也深切体会到:为了全院的利益,去勤奋、去敬业是十分值得的。
我的第三个体会是:做好控申工作,需要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正确的方法,好比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坚锁之门;正确的方法,又好比一缕春风,它能够融化严冬之冰雪。实际工作中,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做好控申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控申这个“窗口”部门,常常要与上访人打交道,在这一群体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并要掌握上访人的性格、脾气,运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依法处理上访问题,保证一次性地正确告知。去年上半年,我在接待室接待了一位来自牛家镇的上访人,这个人60岁左右,交谈了几句,我就感到他是一个倔强,认死理的人。他进屋就问:“你们院长在哪个屋?我要找他”。我问他:“你有什么事,是上访还是举报”?他说:啥你也管不了,我去了那么多地方都不管,今天我就找检察院,见你们院长,你要不告诉我,我自己去找”。我忙起身走到他跟前,招呼他坐下慢慢说,耐心地劝他不要激动。并安慰道:“你既然到检察院反映问题,就是对检察机关的信任,你先说说,属于检察院管辖的,检察院一定帮助解决”。几句安慰的话语,老汉终于谈出了他的问题。原来老汉有一垧多水田,以每亩200多元的价格租给了本村村民,合同没到期,国家推出免征农业税政策,还对农民进行了直补。老汉于是反悔,要求收回合同,租金退回,而承租人不让。双方开始抢种土地,并发生撕打,老汉的老伴被打伤,当地公安机关对打人者已进行了处理,但土地问题没有解决。老汉先后到多个部门上访、告状,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差旅费花了近千元。听完他反映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告诉他这事不属检察机关管辖,如果对土地使用权有异议可到法院办理的话。而是耐心地解释有关的法律、政策规定,并让老汉换位思考。最终老汉认识到这事要管也得法院管,但这件事就是到法院也不保打赢官司。最后他对我说:“我哪也不告了,我去了那么多地方,都说我没理,可我就不知道我为什么就没理,今天我才听明白了”。老汉临走时还多次向我致谢。在日常接访中,由于我们善于运用党的政策感化人,用法律知识教育人,用我们的真情去打动人,才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减少了一个又一个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在今年进京接访中,有一次上访人闹得很凶,上级院要求我们必须接回,我们到京后,同上访人电话联系了几次,感觉他内心有回去的想法。可到了见面时,上访人却向我们提出了条件,要求我们当场给他报销二千元,说他欠旅店住宿钱,不还钱,存在旅店的东西不让带走。我们感觉到他又开始了无理取闹,于是我们把上访人带到高检院接待室,经高检院几位领导轮流劝说还是无济于事。我们将情况及时向庄检和季检作了汇报。同时,我们请示若上访人实在不回来,我们能否在当天返回。庄检十分关心我们,并安慰说,再忍耐一下,不要急着回来,多想办法,争取劝他返回。按照检察长的指示,我们继续同上访人周旋。我们对上访人说:“你不回去我们也没办法,在这里站了一上午,走,一起到我们的住处歇歇脚再走,我们的住处比较近。上访人和我们来到住处,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从人性化角度,谈他的父母,谈他的儿子,谈他上访以来艰辛的生活,又谈到他的问题高检院、省院都较为重视,应当回去等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闲谈”,这块坚冰终于融化了,上访人同意无条件回去。做控申工作,尤其是做涉法上访工作,有些问题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是具体的,而有些问题是无形的,没有根据可循的。但无论如何,你都要去做,而且还要做得稳妥,做得圆满,这也是我从事控申工作最大的体会。
Tag: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