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脱管学生犯罪的分析和对策
预防脱管学生犯罪的分析和对策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其中家长疏于管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我区而言,由于我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许多未成年人因家长外出务工而成为
“留守少年”,“留守少年”又被称为脱管学生,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父母脱管,而交由父母以外的他人代管的学生。针对我区流动(流出)人口多的情况,我们就区内中学的学生脱管现象进行了调查,走访了徽州区的八所中学,发放了情况调查及分析表,并对脱管学生存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0xx年我区中学生脱管的基本情况如下:
学校
总人数
脱管学生数
百分比
徽州区第一中学
1987
110
5.5
徽州区第二中学
1086
112
10.3
职教中心
120
24
20
西溪南中学
709
185
26
潜口中学
540
68
13
呈坎中学
469
49
10
富溪中学
127
10
8
黄山中学
83
6
7
总计
5121
546
10.7
从以上统计来看,徽州区中学脱管学生的比例为10.7%,各中学的学生脱管情况不相一致,最高的为26%,最低的为5.5,城区中学的脱管学生比列相对较小,乡村中学的脱管学生比列相对较大。经调查,脱管的学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脱管学生厌学及学习困难的情况较为严重。经调查,脱管学生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占脱管学生数的75%。
2、德育智育发展滞后。脱管学生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产生一些不良行为、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犯罪。在脱管学生中,有不良行为如上游戏厅、网吧的占脱管学生数的28%,脱管学生中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占脱管学生总数的48%,脱管学生中有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占脱管学生数的6%,以今年我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统计为例:今年1—10月份我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36人,其中属于脱管学生的30人,占总数的83.3。脱管学生汪某父母在家时,年少的他虽不十分听话,但也算规矩。可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原本就贪玩的他如脱缰的野马,家中成了他与“小哥们”娱乐的场所。他也经常和同学们吵嘴打架,惹是生非,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可奈何。后来他发展到逃学、玩电子游戏和看录像,将父母每月按时寄来的学习、生活费花得一文不剩,然后变着法儿向爷爷奶奶要,如不满足要求便吵得家里鸡犬不宁。最后,15岁的他竟和其他几名同他一样的脱管学生形成一个盗窃团伙,多次在夜间撬开商店卷闸门盗窃钱物。
3、心理发育失衡。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脱管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对于心理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不少学生存在柔弱无助、自卑闭锁、逆反等心理及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心里发育的失衡,同时也会给学生的学业和德育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有12.2的脱管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脱管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例比城区高一倍还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方面,脱管学生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存在很多的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十分心疼,因此对孩子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孩子任何帮助。祖辈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中,对孩子的管教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在教育方式上,他们很难和孩子畅通的交流,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语言及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孩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就更加不利,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而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平常一般是通过电话或书信两种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但大多数父母至少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的多物质的丰盛(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而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再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便对孩子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督促其学习。因而就造成了很多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事实上的旁观者。
Tag:经验交流,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