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教育教学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 正文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

[10-15 15:41:44]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教育教学   阅读:8969

导读:在墨子的教育方法中,游戏之类的教学,是他常用的。我们主要从《墨子·公输》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子墨子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攻城之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接着,他便告诉楚王:“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久矣。”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推测,墨子在此之前,主要运用了模拟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他假设了战例,有敌我双方,进行攻守训练,否则,他的弟子何以就能使用他的那些守城之械?这就是典型的游戏教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墨子是那个时代进行游戏教学的杰出代表。在那个时代的典籍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可是,到了汉代以后,游戏教育就基本上不见踪影了。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讲究如何对儒家经典进行诠释和记诵的教学。一般都是由一位“生乎吾前”“术业有专功”的先生,传授儒家经典。而且,一些庸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照搬权威注解,进行枯燥的教育教学。“逑者,逑也。”式的先生非常普遍。《牡丹亭》中的那位老先生,当学生问道“君子好逑”的“逑”什么意思时,先生竟回答:“逑者,逑也。”这样的教育,有何游戏可言?有何活泼可言?人的个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标签: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http://www.xxk123.com
在墨子的教育方法中,游戏之类的教学,是他常用的。我们主要从《墨子·公输》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看出:“子墨子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攻城之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接着,他便告诉楚王:“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久矣。”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推测,墨子在此之前,主要运用了模拟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他假设了战例,有敌我双方,进行攻守训练,否则,他的弟子何以就能使用他的那些守城之械?这就是典型的游戏教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墨子是那个时代进行游戏教学的杰出代表。
在那个时代的典籍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
可是,到了汉代以后,游戏教育就基本上不见踪影了。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讲究如何对儒家经典进行诠释和记诵的教学。一般都是由一位“生乎吾前”“术业有专功”的先生,传授儒家经典。而且,一些庸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照搬权威注解,进行枯燥的教育教学。“逑者,逑也。”式的先生非常普遍。《牡丹亭》中的那位老先生,当学生问道“君子好逑”的“逑”什么意思时,先生竟回答:“逑者,逑也。”这样的教育,有何游戏可言?有何活泼可言?人的个性、创造性等等,全都给泯灭了。
直到今天,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育,不是仍然还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吗?游戏,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我们莘莘学子。
其次,科举考试,则从制度上将游戏拒于校门之外。
肇始于隋朝,成型于唐朝的科举制度,对我国一千多年来学校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作为一项人才选拔制度,它在世界上首次确立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为许许多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提供了进身的台阶,使中国的一大批布衣人士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激发了读书人发奋读书,努力求学的上进之心。使一些人,一辈子用心于科举考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对于古代读书人而言,读书为什么?宋真宗的诗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文经勤向窗前读。”最好地表达了古代读书人的最大愿望。孔子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⑨在整个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教育史中,科举考试,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最大的和唯一的目标。金榜题名,也成为所有读书人一生所梦寐以求的事情。为此,他们可以忍受任何困难,只要有朝一日能够榜上有名,光宗耀祖。西方学者李维在其所著《中日两国现代化因素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文人学子,宁愿熬受‘十年寒窗’的苦楚,埋头研读索然无味的经书,学做机械式的八股文章,而一次复一次地去参加在未来是成功与失败甚难预料或把握不定的赌注,以图获取功名,光耀门楣,使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过着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的生活。‘科举、做官、发财’变成这个社会中上进的三步曲和不可动摇、不可怀疑的公式。其结果致使许多迂腐的儒生,将一生的生命整个投入无止境上午考试准备中,而一无所获。”⑩莘莘学子们,为了他们的功名利禄,耗尽了自己的心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板凳须坐十年冷。”等等,都是对那些在漫漫求学路上攀登者的鼓励与描述。为了能“金榜题名”,他们宁愿忍受那许许多多的学习中的痛苦。在民间,还流传着“哭文章”的说法。那意思无非就是说:文章是哭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这些,都在向我们表明:传统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快乐可言的,是根本排斥游戏的。更多的,是痛苦。
制度的力量是无穷的。科举制度,作为一千多年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形式,甚或是教学方式方法乃至学习的方式方法,都无不体现着它的影子。更为重要的是,它向全社会宣告:只有符合这一制度的教育才是受欢迎的、有价值的。钦定的教材,铁定的内容,逼得天下所有的求学者都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记与背之中;也逼得教师不得不以单向度的传授方式进行教学。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一点:绝对地排斥游戏,排斥愉快!
“所有游戏活动都具有两个共同特点:游戏者都‘高兴愉快地参加游戏’和游戏的自我满足。”“游戏着的人是完全摆脱了一切压力的人。”“游戏状态是有意识活动的创造,人在其中是在实现可能的目标,而不是必需的目标”。⑾游戏的参与者,都是自己自觉自愿地加入游戏队伍之中的,并没有谁有意强迫谁去参与某一项具体的游戏,而且所有参与者都是高兴又愉快的,并不是带着“苦瓜脸”与游戏拌始终的。这一点,只要我们去仔细观察一番孩子们游戏时的情景,就再也清楚不过了。而古代的那些“头悬梁锥刺骨”的学子们,从那些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一丝一毫的“自觉”“自愿”与“高兴”吗?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本身,而不在游戏之外。这也是游戏区别于其它任何活动的重要特征。古代,为了功名与利禄去求学,这本身就不具备游戏特征。游戏的快乐在于游戏的过程中,而不在于游戏目的的实现。象小孩玩过家家,那兴趣,百分之百的在于过家家这游戏的过程本身的乐趣,游戏结束后,什么外在目的也没有。玩了之后,孩子们并没有得到什么游戏之外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一场游戏一场空”是对游戏的最为恰当的描述。得到的,是快乐,是乐趣,是性情的陶冶,是个性的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
前一篇:2016年师德体会
《中国的教育是怎样失去游戏的》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