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细部整理尚有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管理的新格局有待建立健全;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进取意识、执政能力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并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未来五年,__区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迎接严峻挑战,既具备优势潜力,又存在矛盾问题,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首先,面临着“三大压力”:一是加快发展的压力。大庆正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努力创建“百年油田”。_区作为经济中心区,能否尽快适应形势要求,发展好接续产业,不断壮大地方经济规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同时,各地竞争日益激烈,发展速度普遍加快。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能否加快经济增速,继续走在全市构建战略新高前列,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二是深化改革的压力。当前,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问题,急待进一步改革创新。国有企业改革还不彻底,政企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政府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社会公益事业改革还有待深入,特别是随着企业逐步剥离办社会职能,教育卫生事业面临着很多任务。能否破解这些改革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三是维护稳定的压力。随着_区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改革不断深化,利益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显现。特别是伴随着企业改制、旧城改造、分配调整,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不稳定问题。能否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深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省里以大庆为中坚着力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市政府积极支持我们建设工商业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园式城区,这为我们解决深层次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壮大接续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地缘优势。_区是大庆市的主城区,是三大中直企业所在地,城区规模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石油石化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当前,地企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大企业与政府共谋发展、共同推进_区建设的意识日益强烈,大企业对地方发展的关心支持力度空前,这为我们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发展规模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三是基础优势。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区情实际的发展思路,区域经济发展潜能逐步释放,具有较强亲和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城区框架初步形成,尤其是我们具备一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的干部队伍,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必将把整个_区带入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构建和谐_区为主题,以富裕人民为根本,以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地企合作为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良、文化包容、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_区。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7.6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5.2以上;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产比例调整为3.8:49:47.2;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三、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大企业稳、大项目进、三产业活、农村经济实”的思路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主动地为大企业发展稳定提供更好、更实的环境,百计千方地引进综合实力强的、市场效果好的大公司和大项目,放开、引导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与提档升级,本着“村民受益、集体受益”的原则科学实际地抓农村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_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