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市特殊情况,在工业发展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既要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不能忽视发展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发展起点,发挥后发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二要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合理组合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充分发挥我市人力资源优势。三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继续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公退民进”,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经济中的比重。四要处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共同推进。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我市系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0以上,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怎样加快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突出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的重点: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专用农产品生产,如优质稻谷、双低油菜、优质果蔬及中药材等,加快农作物良种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运、保鲜和加工水平。下大力气控制农业生产的外源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即绿色食品,提高其质量和安全水平。二是调整种养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特别要把优质生猪、南江黄羊、平昌肉牛等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发展作为一个大的支柱产业来抓,使之尽快形成规模;三是合理布局,集约经营,规模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带动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产业化”一词,其核心意思是用工业生产方式组织生产,通过规模化、企业化的农业生产,就能获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就能利用现代化的要素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改造,对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实现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山、水、田等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从而实现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农艺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首先,要用MBA(工商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把发展农业的思想调整到增强农产品的竞争上来;其次,要用现代化经营思想和方法,象培育和管理工业品牌那样,培育和管理农业品牌;再就是要用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加快农业的组织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第二,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减少农业人口。经济发展是工业化的同时城市化的过程,发展小城镇就是培育经济发展的极点,即发展极,并由此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是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小城镇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为农业、农村人口向非农转移提供就业空间和发展空间,使农民最终变成居民,绝对地减少农业人口,减少农村面积,减少农业占GDP的比重,这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战略。建一个集镇,活一方经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一是尽快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经商办企业;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有序建设。当前重点要加强对县区所在地和沿公路一带现有城镇的改造和建设,使之更好的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以产业为支撑,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四是要更新观念,用经营理念经营城镇,妥善解决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问题,超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配套服务建设,努力为城镇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继续深化农村各项体制和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内容比较多,概括起来讲,有十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财富。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以专业合作替代村社合作,形成“行业协会 龙头企业 专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经营新体制。三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变征用为购买,把土地资源转变为土地资本。四是户籍制度改革——让城市成为农民创业的新领域。五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让农民和农村也能顺利地贷到款。六是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农民也能到城里来工作,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七是财政与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八是教育体制改革——让义务教育成为政府的义务。九是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减职、减人、扩范围。十是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让农业部门成为贸工农一体化的管理机构。通过农村各种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减少束缚、减少“婆婆”、减少负担,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