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不和谐受排挤”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赵丰表示,这是官场“小圈子(来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源:文秘公文网 http://(www.xxk123.com))病”的具体体现。在官场一个
官员或主动自觉加入一个圈子,或无意识地卷入一个派系,或纯粹是被别人当做是某某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被归类和贴标签。个别领导干部喜好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客观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和谐,但对个体而言,在官场要想完全置身事外,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被边缘化。
干部“怨气”存在的主观原因是什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心态摆不正”(占总72.5%),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不足”(占总52.5%),排在第三位的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占总45%)。
**省洪泽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倪洋军认为,怨由心生,心受利使。领导干部,之所以会频生“怨气”、屡发“怨言”,归根结底还是其心态不正,而导致心态不正的根本原因又是受利益、私利的驱使。不消除干部心中的那个“利”和“私”,也就难以真正去除一些干部的“怨气”。
“怨官之所以出现,而且为数不少,主要原因,党性修养不高,个人私心太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遇见难事,怨上级领导不了解情况、瞎指挥,其实质,是自己不想干,不愿干,或者干不了。”“干部有怨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也是混官的马脚外露,一味跑官要官,胜任不了就成了怨官。”人民论坛网网友表示。
干部最“怨”啥,有“怨”怎么办?
干部最“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总76.5%)、“上级领导水平差,不讲民主、瞎指挥”(占总72.3%)、“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总68.2%)
四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干部有怨气,“发泄发泄也正常”
干部最“怨”啥?针对干部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总76.5%)、“上级领导水平差,不讲民主、瞎指挥”(占总72.3%)、“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总68.2%);另外,还有58.3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下级执行力弱,行动力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45.3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工作”,41.9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别的单位或部门不讲协作、团结,都打自己的小算盘”,32.8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工作客观条件差,缺乏资金、缺乏人才”,36.1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其他”。
由此可见,七成以上的干部最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合理,六成以上干部认为自己收入待遇低,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最怨上下级工作不协调。
**省泰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陆彩鸣认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怨气”,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埋怨组织和领导求全责备、用人不公,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领导赏识和组织关怀,仕途不畅,升迁无望。二是埋怨工作基础差、要求高、压力大,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成绩不明显,领导不满意,甚至经常受到领导批评。三是埋怨工作节奏快、休息时间少。一些地方“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成了常态,正常的休息得不到保证,干部身心疲惫。四是埋怨经济收入不高,与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相比,工作没有少做,但党政机关干部的收入差距较大。
您如何看待干部“怨气”?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也是人,发泄发泄也正常”;36.42%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不是一般老百姓,不能乱发牢骚”。另有31.27%的受调查者表示,干部“该有的都有了,有什么好怨的”;22.83%的受调查者认为,“把怨气埋藏很深的人最可怕”。
网友留言表示,“有些怨气,干部可以在网上或生活中抱怨一下。这不仅没坏处,反而有好处。因为问题不是他们抱怨出来的,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包括一部分干部在内的民众的抱怨,才暴露出原本就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混淆了干部‘怨气’与‘意见’的区别。对‘怨气’的衡量标准究竟是什么?不能将一些对‘潜规则’明显不满的言行和批评,也混同于‘怨气’。”
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指出,干部有“怨”,发泄也很正常,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多点担当意识。当前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需要从全局上考虑来统筹兼顾;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从体制上突破以整体推进。置身的是深水,面临的是激流,诸多问题盘根错节,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此时,工作难度加大,牢骚怨气易生,更需领导干部高瞻远瞩,和衷共济,如此,则“为国之幸,民之福”。
Tag: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总结报告 -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