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总结报告调研报告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 正文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

[10-15 15:47:4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调研报告   阅读:8188

导读: 4.享受基本社会保险权益难以落实,社会救助缺失。一是农民工参保率低,多数企业不给农民工投保,同时由于城乡两种保险制度难于对接,也有一部分农民工不愿参保。二是由于许多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医疗保险,发生工伤事故和生病治疗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三是农民工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 5.民主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缺乏保障。一是很难享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绝大多数农民工很少参加户口所在地和输入地的民主选举,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不畅通。二是难以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的民主权利。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在企业已成为技术骨干,但职位很难升迁;一些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务工不能参加用人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无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三是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不落实。有些地方干部担心建立工会组织妨碍招商引资;一些企业经营者阻挠和限制农民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由于用工主体不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务公司都不愿意组织劳务工加入工会。四是有些企业的农民工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有的对农民工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扣留身份证、搜身检查等非法手段。 6.城市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到农民工。一些城市为农民工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存在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标签: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http://www.xxk123.com
4.享受基本社会保险权益难以落实,社会救助缺失。一是农民工参保率低,多数企业不给农民工投保,同时由于城乡两种保险制度难于对接,也有一部分农民工不愿参保。二是由于许多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医疗保险,发生工伤事故和生病治疗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三是农民工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
5.民主政治权利和人身权利缺乏保障。一是很难享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绝大多数农民工很少参加户口所在地和输入地的民主选举,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不畅通。二是难以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的民主权利。有相当多的农民工在企业已成为技术骨干,但职位很难升迁;一些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务工不能参加用人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无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三是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不落实。有些地方干部担心建立工会组织妨碍招商引资;一些企业经营者阻挠和限制农民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由于用工主体不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务公司都不愿意组织劳务工加入工会。四是有些企业的农民工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有的对农民工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扣留身份证、搜身检查等非法手段。
6.城市公共服务难以覆盖到农民工。一些城市为农民工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存在“真空”地带,农民工很少享受到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子女入学仍存在一些困难。
(二)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体制原因。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形成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身份、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民主权利和公共服务上的二元结构,政策性、制度性因素依然不同程度地制约农民工权益保障。
2.认识偏差及新的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社会原因。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发展经济,对维护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重视不够;有的地方过分看重因少数农民工给城市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政策。城市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3.劳动力过剩、劳动力市场不统一、缺少法律依据和有效处罚措施,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直接原因。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一些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使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受侵害;对处理有些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现有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执法力度不够。
4.缺乏组织保障,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关键原因。农民工很少加入就业地的党、工、团组织,有组织的外出务工更少。农民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依靠组织的力量得到维护。
5.自身素质低,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内在原因。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低,法制意识淡漠,不懂得通过合法手段保护自己。
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保障农民工权益,要在政治制度上安排、经济权益上保障、社会舆论上宣传,改革体制,创新制度。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循序渐进加以解决。
(一)在全社会形成更加有利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良好环境
统筹规划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建议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成立农民工问题领导小组,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作用,把农民工权益保障纳入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解决。各地政府要建立农民工就业劳务输出机构,管理农民工跨地域流动问题。劳动保障部门也要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建立和完善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一是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建议各级人大加强对《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的执法检查,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要依法处理。二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各级人大、政府应尽快清理、修改妨碍农民工享有平等权利的法规政策,逐步建立完善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法律体系,出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条例》等法律法规。建议国务院尽快修改《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或制定《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条例》,使职工民主管理覆盖到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
(二)集中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
1.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一是依法签订和规范劳动合同。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各环节工作,防止用工行为短期化。工会要积极帮助、指导农民工签好劳动合同。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对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加大依法纠正和行政处罚的力度。工会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劳动合同专项监察,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和切实履行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规定,严重侵犯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工会应当要求用人单位予以改正并向工会做出答复。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做出处理。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要监督用人单位依法对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给予经济补偿。三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基础台账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工会要建立劳动合同的内部监督制度。用人单位解除农民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规定并要求重新处理时,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四是建立实施劳动合同的联动机制。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要依托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工会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推动劳动合同工作的联动机制,强化劳动保障部门的执法主体责任,强化工会指导和帮助、监督的社会责任。五是规范劳务用工制度。建议全国人大在制定《劳动合同法》或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明确劳务工的法律关系及所适用的法律,严格限制使用劳务工的范围。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劳务中介组织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履行对劳务工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