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培训辅导,切实提高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提升村干部素质为目标,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集中培训,重点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实用技术方面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各级党组织在认真抓好村干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采取补助学费的办法鼓励村级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选派村干部外出考察观摩学习等培训方式,促使村干部更新知识、开拓视野。近年来,先后组织56名村干部赴外地观摩学习,选派26名村干部参加了区、市党校的教育培训。
(三)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县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对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并对其领取补贴、享受待遇、保障激励、责任追究等做出明确具体规定,有效促进了村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一是政治上关心村干部。县委、政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村干部每年都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工作表现出色的下派挂职村干部及时予以提拔使用,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先后有21名挂职村干部得到提拔,其中16人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中,5人充实到县直机关单位。同时,对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任职20年以上的正常离任村干部经考核合格后,由县委授予荣誉证书或荣誉奖牌,并发给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在职期间被评为区级以上劳动模范或市级以上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村干部,离任时给予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补贴,并享受村干部养老保险奖励政策,切实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生活上照顾村干部。探索建立了村干部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定期登门走访制度,做到村干部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采取“基础补贴+绩效补贴”的计发办法,在自治区认定我县享受村干部职务补贴人数为98个村、294名村干部(每村3名村干部)的基础上,考虑我县地域面积大、村组之间距离远等因素,将全县372名村干部全部给予职务补贴,并将村干部年人均职务补贴标准由20xx年的2600元提高到3936元,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为着力提高村干部保障水平,20xx年我县研究制定了《**县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在全区率先推行了村干部养老保险,使符合条件的144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了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已有50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按月领取160—175元不等的退养费。20xx年,按照自治区《关于建立全区村干部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精神,本着保障有力、扩面提标、衔接合理、过渡有序的原则,制定了新的《**县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全县享受任职职务补贴的372名现任村干部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畴,进一步扩大了村干部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面。同时,县上筹资52万多元,对20xx年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以前累积任职3年以上的441名离任村干部按照任职年限,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并对生活确实困难的在职或离任村干部采取纳入农村低保、发放生活补助等办法解决其生活困难,切实形成了村干部政治上有依靠、经济上有收入、离职后有保障的良性管理机制。三是工作上支持村干部。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支持村级组织加快发展。近年来,县上先后投资600余万元,新建、维修村级活动场所73个,为全县101个村配备了电教设备;投资70余万元,对101个村级党员活动阵地进行了规范化建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施设备。研究制定了《**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关于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发展壮大甘草滩羊产业的意见》,并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村集体经营性年纯收入超过10000元的村,从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中提取20%作为村干部工作报酬,切实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目前,全县村村都有了发展项目,90个村有了稳定收入,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村54个,3—5万元的村9个,5万元以上的村6个,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同时,切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标准,20xx年,县财政为每个村划拨办公经费6000元。
(四)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实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各乡镇每年都与所属各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对实现当年责任目标成绩突出的村干部予以重奖,最高的可奖励3000元奖金;对当年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将视情况扣减绩效工资;对连续两年完不成经济增长指标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进行整改;对连续三年经济增长缓慢的,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村级事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同时,健全完善了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及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民主理财制度等,为村级管理有序进行提供制度保证。二是狠抓村务公开。切实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对农村低保、村级财务、救济救灾、退耕还林、草原承包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进行公开公示,让群众应知尽知,应知早知。全面推行了以党员集中活动、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集体议事为主要内容的“党群议事日”制度,进一步扩大和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民主工作氛围。三是狠抓考核监督。建立了村级干部个人档案,制定了村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将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任职职务补贴发放、表彰奖励、考录公务员等相挂钩,形成了村干部奖惩激励机制。探索推行了村干部“一述双管三评”考核办法,通过个人自述,目标管理、责任管理,群众评议、干部互评、组织考评,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健全完善了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加大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近年来,共处理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村干部2人,其中,免职1人,给予纪律处分2人,有效净化和纯洁了村级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