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国家级CAD应用工程示范企业2家、中国博士后产业基地2家、国家 www.xxk123.com (www.xxk123.com)级生产基地4个、省级星火科技示范企业4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每年引进或柔性引进100多名副高以上人才。
三是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十大突出贡献专家、十大杰
出乡土人才、“名医名师”评选、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等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人才工作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两区两市”宏伟目标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全市各类人才总量占人口的密度为10.87%,高于全省6.2% 的人才密度,省内仅低于武汉市12.5%的人才密度,与东部发达地区18%的人才密度差距较大。总体上说,我市仍处于人才短缺阶段。一是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仅占4.7%,远低于武汉市16.46%的水平。二是高学历人才短缺。大学学历以上人才 人,占人才总量的 %,仅有研究生 人。三是拔尖人才短缺。全市有成果、有建树的拔尖人才较少,特别缺乏高新技术和创业能力强的领头人。全市国突、国贴、省突、省贴专家仅68人(其中退休、退养的已达36人)。从1999年到20xx年,全省共评选表彰科技进步奖近3000项,我市仅获得28项,其中一等奖2项(与市外单位合作),二等奖2项,三等奖及中小企业创新奖24项。四是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如教师总量较大,但全市生物、地理等专业教师极度紧缺。
(二)人才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从区域分布来看,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区,占 %。从行业分布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集中了中专以上学历人才资源的61.8%,工业行业人才数量只占全部人才资源的14.63%。从年龄结构上看,人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党政机关没有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没有50岁以下的科长。全市9282在编任课教师中,30岁以下的仅1691人,占18%;50岁以上的有2786余人,占30%。
(三)人才培养能力不强。我市只有1所专科学校,每年毕业生 人,留在鄂州就业的只占 %。近三年来,我市考入各类高校的本科生高达 人,但到鄂州工作的本科生仅 人,占输送出去的 %。各级部门和单位,尤其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充足,在人才使用上急功近利的倾向比较突出,人才终身教育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 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高才低用,资源浪费。一些单位进人时唯求高层次,使用时却学非所用,许多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单位后,并不被重用,没能安排适当职务和岗位,不能把所学、所长在工作中有效发挥。二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许多人才进入单位后所学与所做未能有机结合,学非所用。
(五)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是人才“入口”小。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编制管理后,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得不到年轻人员补充。二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我市连续几年物色、招聘城市规划、金融人才等,但效果都不够理想。三是人才难留住,易流失。据统计,鄂州经济开发区的民营企业员工的年流失率在25%左右,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企业管理和技术方面的的中坚力量。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也面临人才流失的尴尬,以湖北浩信药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招聘近30个大学毕业生,但最后能留下来只有2、3个,人才流失率高达95%。
引起上述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气候的关系,又有小环境的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够。我市大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这一观念,往往侧重于考虑投入的成本,而忽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后所产生的效益。
二是待遇偏低。我市人才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在我市企业就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月平均工资在 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在 元左右,而全国大学生工资水平一般在1000—4000元之间,我市接近最低水平。相当多的企业没有或很少有奖金,人才的收入与业绩挂不起钩来,大大降低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