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公文网原创投稿
鄂州市人才队伍调研报告
一、我市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人才成长
机制和人才使用机制。
(一)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结构趋于合理
截至20xx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为11.64万人,占全市人口总量的10.87%。其中党政人才0.4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5万人,技能人才2.7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2万人,分别占总数的3.86%、44.67%、9.02%、23.54%和18.90%。在人才结构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在学历结构上,研究生980人,占2.2%,大学23651人,占23.5%,大专68234人,占58.3%。 在专业技术人才中,高、中、初级所占比例分别为4.7%、38.1%和57.2%。
(二)完善多种引才渠道,引才力度明显加大
一是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以加快市场对接、人才对接为前提,建立充满活力、分类分层、公平公开、统一有序的人才招聘体系。近两年,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10余场次,现场洽谈6900余人。其中鄂州大学、市教育局、中心医院等单位组团参加上海、长沙人才招聘会,共引进博士、硕士生1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8人。
二是搭建人才供求信息平台。建立鄂州人事人才网,新增人才招聘、人才求职、网上招聘等栏目,并与城市圈及省内其他城市人才网站实现链接,信息共享。人才需求信息及各类入库求职者达1万余人,入库招聘单位近百家。
三是推进校企联姻,实现人才项目对接。依托“一主三新十特百新社区”的城市空间架构布局和鄂丰、鄂重博士后产业基地优势,大力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合作。常年聘请百名专家教授在产业园区开展科技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梁子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引进湖北工业大学姚晓玲教授专利研发胡柚茶、胡柚饮料,年转化胡柚6000吨,产值9000万、利润1千万,消除了广大柚农的后顾之忧,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双赢。
(三)转变人才管理方式,用才机制日趋灵活
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了“凡进必考”的进人机制。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初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如葛店开发区对局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和考核聘任制,对科级干部实行双向选择、全员聘任和待岗制,有力促进人才干事创业氛围的形成。事业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招聘和评聘分开,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近几年来,鄂州通过多种形式“柔性”引进全国各地各类人才4000多人次。如引进的国际计算机视觉及图像科学领域最高荣誉“马尔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朱松纯博士,成立了湖北莲花山计算机视觉与信息科学研究院,成功申报了5个国家863项目,10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成为国内外最具吸引力、最有活力的计算机科研人才聚集地之一。又如引进到葛店开发区的武大有机硅股份公司的廖劲总经理,将公司从6年前年产值不足200万发展到现在年产值过亿元,并获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资金500万元。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培养机制,育才效果日益凸显
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以培训服务为重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组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培训了100多家企业的厂长经理。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以培训基地建设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申报开办了两所民办技校,审批开办21家职业培训机构;近两年累计投入1645万元用于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开发,着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温暖工程”,集中举办培训班755次,培训31260人(次);组织专家现场指导803场(次)。
(五)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环境,留才措施不断完善
一是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针对我市近几年来制定的关于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鄂州市柔性人才管理办法》、《鄂州市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试行办法》等关于人才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落实力度加大。如在科研经费、专家休假、专家津贴、人才发放住房补贴等方面对人才进行了政策性落实,形成了人才工作的政策氛围。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怎么写,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