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开展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一是构建政治和谐。要从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充分发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推动妇女平等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和法律保障,进一步提高民主参与程度。二是构建生态和谐,把握好城乡统筹发展这个切入点,带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新农村新女性新风尚”主题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培养和挖掘农村创业女明星、女能手,充分发挥她们的领头雁作用。围绕节能减排,进一步深化“巾帼建功”活动,通过评选“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引导女企业家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构建权益和谐。把握好促进男女两性平等这个切入点,努力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妇联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妇联组织应该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妇女群众的利益作为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关注妇女儿童的民生民情问题,完善再就业渠道,维护和改善贫困弱势群体法制意识,使广大妇女能够公正地享用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构建文化和谐。开展群众性和谐文化创建活动,弘扬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的社会风尚,推动全县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加强家庭文化建设,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营造文明守法,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妇联组织新的工作重心。五是构建组织和谐。把握好建设和谐妇联组织这个切入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妇女“半边天”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利用换届选举之机,配齐配强妇联干部;强力推进社区建设,形成“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风格。作为妇联组织必须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励机制、工作机制和创业氛围、和谐的组织外部环境,以和谐摧动妇联的组织活力,激发妇联干部的创造动力。努力把各级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忠诚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群众拥护、妇女信赖的组织。
(三)妇联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精神,依照法律和章程,在参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如何发挥应有作用
1、妇联组织参与公共管理是有限的、有序的参与,找准定位。不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不能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能,应该在参与中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起协助的作用。妇联干部要学习公共管理知识,力争使之成为政策、法律、法规的“明白人”,妇联组织不断吸纳各方面人才,壮大队伍,更好参与管理和服务。
2、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妇联组织要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找准工作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密切关系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实施参与。以维护妇女各方面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代表维护妇女群众的利益。
3、通过赋权于妇女,提高妇女的参与能力,鼓励和帮助妇女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引导妇女自身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别是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
(四)落实“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要求,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和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加强自身建设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重要保障。妇联组织要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全面、作风扎实、勇于创新的妇联干部队伍,切实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基础牢固、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妇女群众组织。
1、健全组织,强基固本。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深化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双五能力”建设,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妇女群体分布出现的新变化,推广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联系制,改革妇联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完善以妇联基层组织为主体、以其他妇女组织为延伸、广大妇女共同参与的妇女组织体系,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力求最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妇女。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宏观指导和分类指导,使工作更好地落实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受益在基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