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专项整治扎实有效
全州各级工商部门先后开展了24项市场专项治理,使市场监管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有力的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州工商局被省电信局、省工商局授予电信市场整顿特等奖。其中在酒类市场整治活动中,共查获假冒五粮春、五粮液等名优白酒共1542瓶,没收不合格散装白酒790公斤,不合格黄酒22桶,查获五粮液、贵州茅台空酒瓶及包装盒81套;立案74起,即时处罚30起,罚没款7.51万元,案值达23.54万元。在文化市场整治中,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确保学校师生拿到正版书籍,各级工商部门把检查范围扩大到了销售教课书、字典等市场领域,共查获各类盗版光盘119盘,盗版字典、教程、yin秽书籍等共1004本,立案查处15起。同时,在州府所在地,组织互联网经营单位成立了临夏市网吧行业协会,提高了互联网经营单位的行业自律意识。
(三)食品安全整治长抓不懈
全州工商系统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切实筑牢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防护网,州局与各县、市局局长,各县、市局与工商所和有关科(股),工商所与段(片)组长,段(片)组长与具体监管人员,监管人员与辖区经营户五个层面,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进一步细化量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与任务,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职能部门分工抓,上下联动,人人参战的工作格局。其中康乐县工商局为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敢于动真碰硬,对未按规定进行食品登记备案的17名行政责任人按《市场监管行政不作为追究制度》进行了处罚。州局通过编发每月《情况通报》这一创新举措,为各县(市)局相互交流工作情况提供了一个平台。积石山县工商局为探索部门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成立了积石山县餐饮行业协会。东乡县工商局向全县广大经营户发放了自制印发的《监督管理手册》1000份。全州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建设面已达到95%以上,并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制作实行了“两图一书”管理模式。同时,州工商局充分利用省局配备的食品安全检测车设备,对全州八县(市)的食品市场、超市、大型批发部及集贸市场进行了巡回检测暨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和社会反响,监管工作从以往的眼看、手摸、鼻闻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步走向了科学检测、规范管理的轨道。为进一步促进食品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向州政府积极汇报,争取到食品安全监测费用6万元。“一会两站”建设工作在全省系统内率先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巩固提高工作,使“一会两站”与各级消协组织逐步形成了协同互动、快速高效的工作格局。全州各级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和“一会两站”工作中出经验、出效果、出成绩,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打击传销专项行动迅速果断
在打击传销专项行动中,全州工商系统把重点放在打击“拉人头”式传销、利用互联网和假借“直销”名义从事传销的行为上,采取果断措施,严打重罚,在打击传销专项行动中取得了重大战果。如和政县工商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会同县公安局对辖区内雅丽丝化妆品传销组织在县城内下设的三个传销培训点进行了突击检查,通过调查,发现该组织已发展传销人员52人。根据《禁止传销条例》规定,县工商局对23名获取非法收入的传销人员,按职务及非法收入数量分别进行了处罚,罚没款总计16.29万元,其余29名传销人员经过教育后疏散回乡,已结案2件,申请人民法院正在强制执行3件。这起案件的成功查处,有力的打击了非法传销组织者的嚣张气焰,成为近年来我州工商部门查处的又一起传销大案。
(五)广告监管方式得到有效改进
在广告监管工作中,全州工商系统改进工作方式,改变监管方法,采取动真碰硬,主动介入等措施,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积极引导和督促辖区内广告媒体开展广告诚信自律活动。其中州工商局把临夏电视台、民族日报社及其晚刊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监管人员采取驻守等形式,定人定责进行监管,有效地增强了媒体自律意识。同时,以创新商业街广告监管模式为目的,探索监管户外广告的新方法、新措施,积极开展打造“城市广告样板街”活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临夏市工商局对临夏市新华路商业一条街的户外广告牌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和统一规格,规定了主商业街区户外广告牌匾的规格及设置要求,做到了整体一致,面貌焕然一新。
(六)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经济户口管理工作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