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只能通过收集资料来撰写某个专题的作者相比,一位恰好是这个领域的权威的作者通常能写得更加新奇而有创意。比如,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往往会毫不犹豫地表达--在某种程度上--答案并非必须是勿庸置疑的。
非常有趣的是,通常在专业领域外的人会比在专业领域内的人更倾向于接受过于确定的答案。 www.xxk123.com
标准六:形式
图书的形式应该作为评判知识性读物的一个标准。如果一本书的大小、形状和绘画风格看上去是给二年级学生的东西,那么五年级的孩子很可能会对它嗤之以鼻。
图书的形式包括大小、形状、版式、装帧设计、插图或照片、内容排版,等等。这些对于知识性读物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七:风格
最后,知识性读物必须写得既清晰又有趣。非虚构读物有时可能极端恐怖地沉闷。用包装的方法对抗这种沉闷,是一种错误的选择。知识性的信息可以而且应该直白地表达,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的或地理的或自然的知识时,并不需要甜腻的抚慰。诸如“自然妈妈知道春天的时间到了”,或者把小麻雀称为“小啾啾”之类的表述方法并不被接受。孩子们并不喜欢在谈话方式上被看待得如此幼稚。他们可以很直接地接受信息,不过如果读物写得实在太干太重,他们也会被闷得难以忍受。一本书可以很有用--有许多书风格平凡但很有用--但孩子也会不喜欢它,除非这本书能变得非常有趣。
【观点选摘】
(选自弥尔顿?梅泽的《那些奖项都发给了谁?--关于非虚构读物》。)
在所有的媒体中,非虚构读物的书评人往往仅限于去问一本书中包含了多少信息量。还有,这本书有多准确或者时效性是否很好。较少有书评人会去将一本书与相同主题的其他书进行比较,大多数人只是将该书与它涉及的具体知识进行比较。更罕见有人会去关心这本书作为书本身所具备的东西,大家往往仅关心纯粹的事实。而我会去问这本书是如何被组建的。什么样的选择原则激发着作者的创作?作者本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否了解其他不同的但有价值的观点?还有,也是最重要的,这本书具备怎样的文学特质(假如有的话)?在这里我并不是指作者在语言上的字斟句酌,或者在绘画上的个人风格。我所关心的是,从这本书中是否能听到作者本人的声音。作者本人所关心的东西,对资料细节的选择,语言文字的色彩,还有语句的节奏感,都可以展现出一种快乐的感触。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格并不是一种花言巧语的小伎俩,也不是一种装饰性的涂抹。它是一种见识的特质。它与作者的个性密不可分,因为一本书的语气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感受方式。如果作者是一个漠然的、沉闷的、愚蠢的、机械的人,这些特质就会展现在这本书中。作者作为一个人的类型,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风格包含形式和内容,它们总是交织在一起。
由www.xxk123.co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