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受资金、机构编制等方面的影响,防灾预警系统设施落后,人员不足,加上南部山区矿山等产业迅速发展,地貌变化快,对监测工作和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影响。
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南部丘陵和土石山区的防灾工程主要是三仙庙、老邢、饮马坑、王河等10座小型水库和丁店、楚楼、河王三座中型水库。这些水库均建于五、六十年代,10座小型水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程隐患,受资金限制,这些水库均未进行除险加固;三座中型水库中,虽然丁店水库于2000年、20xx年对溢洪道等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但仍属三类险坝,各种隐患不断;楚楼、河王水库目前大坝、泄洪渠、溢洪道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程隐患。在20xx年的“7.22”洪水中,以上中小型水库发挥了巨大的防洪蓄水作用,但也暴露出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急需进行工程除险加固。
(2)北部邙山黄土丘陵区的防灾工程设施主要有99座谷坊,14座淤地坝和2座骨干坝。这些工程修建于20xx年—20xx年,经过20xx年“7.22”洪水考验,工程质量可靠,防洪效果显著。
3、危险区、安全区划分
3.1划分原则
根据我市山洪、地质灾害的分布致灾因素和降雨趋势的预测,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以及河道现状、防洪能力等,确定贾峪镇、崔庙镇、刘河镇、汜水镇、高山镇、乔楼镇、广武镇、城关乡、高村乡、环翠峪风景区为我市山洪灾害的防灾重点区域。
3.2“两区”的基本情况
重点防洪隐患区域有:
(1)汜水—广武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滑为主的西北部黄土丘陵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汜水镇、王村镇、高村乡、广武镇一带,面积约80平方公里。该地段突出特征是:黄土崩塌、滑坡特别发育,且规模大、危险性强。河王水库、唐岗水库位于该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开洛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等重点工程和交通枢纽均于该地段通过,致灾后果十分严重。
(2)刘河—贾峪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地面塌陷、崩滑为主的西南部环山丘陵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刘河镇、崔庙镇、贾峪镇一带,面积约80平方公里。突出特征为:山洪形成迅速,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和采石厂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十分发育,且规模大、危害范围广。该地段是我市重要的经济带,厂矿企业众多,人口密集,王河水库、三仙庙水库、寺河水库、s232省道、地方铁路,均位于该地段。
(3)环翠峪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西部中低山重点防治区。主要范围是环翠峪风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我市最高山峰卧龙台位于该地区,山势雄伟,山高谷深,崩塌、滑坡、泥石流十分发育。
(4)高山—乔楼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滑为主的南部低山及黄土丘陵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高山镇、城关乡、乔楼镇一带,面积80平方公里。该地段突出特征是:黄土崩塌、滑坡特别发育,且规模大、危险性强,致灾后果十分严重。村、镇密集,人口多。丁店水库、楚楼水库皆位于该段,310国道从中通过。
(5)索河街道—豫龙次危险地段:该地段是以崩滑为主的中部岗丘、倾斜平原次重点防治区。范围包括索河街道、京城路街道、豫龙镇一带,面积40平方公里。崩塌、滑坡较为发育,地裂缝次之。该地段位于我市中部,厂矿村镇众多,人口密集,310国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从该地段通过。
除以上五处危险区外,各乡镇、街道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患区(点),主要是位于山区的采石场崩塌(滑坡)区,河流水系附近分布的煤矿采空区、塌陷区等,是汛期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4、组织指挥体系
4.1组织指挥机构
4.1.1组织机构的构成
我市防汛指挥部具体负责我市山洪防御工作,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我市水利局,指挥长由市长担任,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市水利、国土资源、气象、民政、建设、交通、财政、物资、公安、卫生、防疫、广电、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组成。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和保障5个工作组。
4.1.2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各乡镇、街道的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乡镇、街道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造花名册层层上报各乡镇、街道,并报市防汛指挥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