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范文中心常用范文规章制度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正文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0-15 15:39:26]   来源:http://www.xxk123.com  规章制度   阅读:8776

导读:4.2职责和分工4.2.1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严格按照《荥阳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4.2.2各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我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街道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汇报,4.2.3明确工作职责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域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信息组:负责对我市防汛、气象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及时提供依据。转移组:负责按照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须确保转移人员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保障组:负责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房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标签:公司规章制度,办公室规章制度,http://www.xxk123.com

4.2职责和分工

4.2.1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严格按照《荥阳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2.2各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我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街道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防汛指挥部汇报,

4.2.3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域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我市防汛、气象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及时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必须确保转移人员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房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5、监测预警

5.3通信

5.3.1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结合电视、广播以及其它通信形式,确保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5.4预报预警

5.4.1预报内容主要有气象、水情、泥石流及滑坡等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局负责;河道洪水和水库水位等水情预报由水利局负责;泥石流和滑坡由国土资源局负责。各部门信息均应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市防汛指挥部。

5.4.2预警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和洪水位临界值信息、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预报信息等。

5.4.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时,各成员单位、有关乡镇和街道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安排相关人员加强监测通报;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市防汛指挥部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各成员单位、有关乡镇和街道负责人要进入一线,靠前指挥,市电视台、广播站及时向群众发布暴雨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时,相关乡镇要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并上报市防汛指挥部。

(3)当出现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国土资源部门要立即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相关乡镇要组织灾害发生地开展避灾、救援的相关工作。

(4)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市防汛指挥部立即发布相关信息,重点向水库下游地区通报详细情况,乡镇要安排人员全力做好防范营救工作。

5.4.4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照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及时发布警报。

(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市防汛指挥部发布。

(2)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下,村组可直接报告市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力求在第一时间内完成预警发布。

5.4.5预警方式主要采用广播、电视、电话等形式。

6转移安置

6.1转移安置

6.1.1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在汛期,国土资源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密切关注危险地带及天气情况,发现异常现象,首先确定需要转移的区域,立即对人员、财产进行转移,并设立警示标志,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并及时上报市防汛指挥部。

6.1.2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应有组织地以集体转移为主。

6.1.3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

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6.1.4各乡镇、街道应制定、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示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6.1.5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

6.1.6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乡、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规章制度公司规章制度,办公室规章制度常用范文 - 规章制度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