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管理资料下载企业管理资料经营管理管理教程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

  • 名称: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
  • 类型:管理教程
  • 授权方式:免费版
  • 更新时间:10-15 16:32:06
  • 下载要求:无需注册
  • 下载次数:6545
  • 语言简体中文
  • 大小:65.0 KB
  • 推荐度:2 星级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下载简介

标签:生产管理教程,企业管理教程,
第一节: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

     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指将不可交易的金融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的过程。从形式上讲,证券化可分为融资证券化(Financing Securitizaton)和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两种。所谓融资证券化,就是指资金短缺者采用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直接融通资金,而不是采取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筹措资金,其实质是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的转变。随着金融业的竞争与发展,金融企业通过向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将贷款资产进行处理与交易,把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换为证券,并通过发行这种证券以融通资金,即是我们所称的资产证券化,也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对象。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推出,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可以使贷款成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有利于盘活金融资产,缓解初始贷款人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改善资产质量,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在一些金融发达国家,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建立健康、灵活的金融体系所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的住宅抵押贷款市场。当时由于美国国内面临通货膨胀加剧、利率攀升的局面,承担美国大部分住宅抵押贷款业务的储蓄金融机构,主要是储贷协会和储蓄银行,在投资银行和共同基金的冲击下,其储蓄资金被大量提取,利差收入日益减少,而使其竞争实力下降,经营状况恶化。为了摆脱这一困难局面,政府决定启动并搞活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以缓解储蓄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不足的问题。1968年,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公开发行“过手证券”(Pass -through securities),从此开全球资产证券化之先河。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证券化”成为最时尚、最引人注目的词汇,资产证券化的内含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资产证券化的概念按以下顺序扩展,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银行信用证券化→资产证券化。
    所谓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住宅抵押贷款的发放机构将其所持有的抵押贷款资产,汇集重组成抵押贷款组群,经过担保或信用加强,以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一般而言,抵押贷款的发放者将其贷款资产出售给政府抵押机构或私人投资银行,再由其进行包装重组,以证券的方式将债权进一步出售给其他投资者。这里所说的“证券”是指债权性证券,而非权益性证券,它的基本特征是由被证券化的贷款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来确保该证券之本息的偿付,因此被称为抵押贷款证券,该证券的持有者成了住宅抵押贷款的债权人,并经由抵押贷款证券的服务者取得对他的支付。通过证券化这种方式,住宅抵押贷款的原始发放者将其贷款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因为发行的是无追索权的债券),同时得到了现金或其它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相比而言,银行信用证券化的范围比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要广得多,它包括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帐款、计算机贷款和其它商业贷款等银行资产,均可作为证券化的对象。由银行信用证券化到资产证券化,在很大程度上则属于一种逻辑上的推演。被证券化资产的原有者不仅指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还可以是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并且被证券化的资产可以突破信用资产的范围,扩展到其它的资产形式。至此,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已不仅指一种实际过程,而在更重要的意义上将成为一种具体内容十分丰富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资产证券化将与融资证券化一样,成为金融业的一个趋势。

, 名称: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己经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杀毒,以保证您的安全下载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下载的压缩文件如果需要密码那就是 http://www.xxk123.com,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文件大小为65.0 KB,
Tag:管理教程生产管理教程,企业管理教程企业管理资料 - 经营管理 - 管理教程
前一篇:资本市场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相关下载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