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教学资料校本教研—讲座②: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文

—讲座②: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10-15 16:26:37]   来源:http://www.xxk123.com  校本教研   阅读:8317

导读:■专业知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已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实践性知识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原因1: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面对的是“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的行为的某种知识。”波兰尼把前者称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就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是指那种“虽然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称之为“不能说出来的知识”(inarticulate knowledge)。“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说的”(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就是这种知识存在的证据。中国道家

—讲座②: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标签: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http://www.xxk123.com

■专业知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已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实践性知识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原因1: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面对的是“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的行为的某种知识。”波兰尼把前者称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就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是指那种“虽然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称之为“不能说出来的知识”(inarticulate knowledge)。“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说的”(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就是这种知识存在的证据。中国道家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也证实了这种缄默知识的存在。

■OECD关于知识的分类:经合组织(OECD)19xx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知识可分为四种类型:

——知道是什么(Know-what),即:事实知识;
——知道为什么(Know-why),即:原理知识;
——知道如何做(Know-how),即:技能知识;
——知道谁拥有知识(Know-who),即:人力知识。

前两种知识为“明确知识”,而后两种知识指的就是“缄默知识”。

◆原因2:缄默知识不能“学”只能“习”

   波兰尼认为:像“缄默知识”这种“不能详细描述的技巧也不能通过规则的方式加以传递,因为它并不存在规则。它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以传递。”

●“学”与“习”的实例(顾泠沅):

   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里,“学”与“习”的概念是不相同的。“学”:两手把算筹,在专门的场所内,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上获取明确知识。“习”:雏鹰离开巢臼试着飞行。从经验中、从个体实践活动中获取缄默知识。

          

   如果我们把教师“专业能力”也视为一种知识形态,那么,这种“实践性知识”主要指的就是“缄默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够“习得”。

◆原因3:“知识就是力量”,但在当今知识日益膨胀的时代,能够“产生知识的知识”才更有力量,换言之,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例:德国机电專家斯坦因门茨。美国福特公司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出现异样杂音,工程师们会诊三个月仍没有结果,公司只好向斯坦因门茨求助。他经过研究计算之后,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的线圈减去16圈。”这台大型电机很快恢复了正常。福特公司询问要付多少酬劳,斯坦因门茨开价10000美元。画一条线要拿这么多钱,许多人不理解,有人甚至说他是在勒索。斯坦因门茨提笔在付款单上作了说明:“画一条线是1美元;知道在什么地方画线是9999美元。”知道在什么地方画线,就是属于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的范畴,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缄默知识的价值。

3、校本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行动”与“反思”搭建了平台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培养“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教师的“行动”与“反思”,有利于将教师个人的“缄默知识”外显为“明确知识”,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别人学习他的经验。

4、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应当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表率作用”(周 济)。

■“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更新学科知识,提高相关领域的知识素养(专业知识);

——从经验型走向科研型,注重反思与实践(专业能力);

——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专业能力与专业品质);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民主与平等(专业品质)。

 

上一页  [1] [2]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