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班学生贺某,女,15岁。该生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同学难以相处。经过调查发现,她的家底是这样的:父母双方在她六岁时外出打工,一去不返,将她留在姑姑家中,因姑姑家中本有两个孩子,在对孩子的关爱方面也有一些差别,导致该生自感如同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对父母非常思念,也非常仇恨,在她的日记及习作中经常透露出此类信息。毫无疑问,该生已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而且会影响她今后工作的一生。
    沉重的思考:
    ——老人难担教育管理责任;
    ——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
    ——学校、家庭、社会要多方关爱。
    四、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当今一大社会难题,要破解,学校、家庭、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应该努力做到:家庭固本、学校“留心”、社会防根。笔者认为,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必然产物,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可能地缩小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但就眼前来讲,首要的还是解决最现实的教育管理问题。作为学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设书香校园。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的归宿与寄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建设“书香校园”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学校要加大图书室和阅览室工作,把学生引导到书本与知识的海洋中去。
    2、开展有益活动。学校要多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举办各种晚会、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大赛等。学校团队工作要多关注留守儿童,通过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留守儿童“留心”在学校,对老师、同学信任,对学校产生依赖感。
    3、实行档案管理。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普查登记。各班在新学年学生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4、加大人文关怀。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各班可实行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一帮一”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对留守儿童积极疏导,放大优点,去掉自卑,树立自信。学校要开设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5、强化综合管理。学校可开办监护人培训班,开办 “家长学校”、与家长、监管人面对面交流,对家长、“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提高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意识。
    6、开展心理辅导。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留守学生”谈心制度,开设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及时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和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帮助其塑造健康心理; 逐渐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明辨是非、美丑、真伪、善恶,抵制外界不良风气的能力。
    7、加强师资培训。“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难度较一般学生更大,这就要求实施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因此,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中要增加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技能,以使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总之,“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届都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创设人人关心孩子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推动全社会的和谐而增添一份力量。
 
Tag: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料 - 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