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陶行知有关建造人格长城的语录
1、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2、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所以我在讲“建筑人格长城”的时候,提到了杨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还金”,华盛顿的勇敢承认错误,和冯焕章先生所讲的平老静“还金镯”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样。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效法这些榜样,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3、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来衡量它。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每一个行动,则这一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我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生机的希望。
4、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5、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教育宗旨。所谓健全人格须包含: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6、平时要以“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
7、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8、全体教职员都有这个责任,即全体教职员都负有一部分训育(品德教育)上之任务,不过训育者总其成罢了。
9、训育(品德教育)上还有个最不幸的事体,这事体就是教育(智育)与训育(德育)分家,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作品行范围以内的事。殊不知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同一学习心理定律之支配的。我们如果强为分家,必至自相矛盾,必至教知识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学无术。所以我们希望担任训育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
10、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所以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若想除去这种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联系道德的行为不可。
11、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12、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13、学生求学须具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比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14、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民,不要你们做书呆子。
15、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本分。顾亭林先生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凡是脚站在中国土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不过各人所处地位不同,爱国的方法也不能尽同。小孩们用心读书,用力体操,学做好人,就是爱国。
16、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份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你说等到年纪长大点也要服务社会,这是很好的志向。社会的范围很不一定,大而言之就是天下;小一点就是国家;再小就是一省,一县,一村;再小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庭。大凡服务社会,要“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学生在学习服务社会的时候,就可以从自己的家里学起,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