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四、教读《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背景介绍: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此时苏轼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黄州城东的旧营地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士,因此名之曰东坡,自豪“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唐”。因这雪唐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对照注释弄清大意。 (2)归纳主要内容: 这首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描写了作者深秋之夜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并即兴抒怀,展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全词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三)内容解读: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中“醒复醉”“仿佛”有什么表达效果?引导分析:“夜饮东坡”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
苏轼词五首教学一体案,标签:语文教案模板,http://www.xxk123.com
四、教读《临江仙·夜归临皋》
(一)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此时苏轼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黄州城东的旧营地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士,因此名之曰东坡,自豪“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唐”。因这雪唐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对照注释弄清大意。
(2)归纳主要内容:
这首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描写了作者深秋之夜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并即兴抒怀,展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全词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三)内容解读:
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中“醒复醉”“仿佛”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分析:“夜饮东坡”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2、“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这三句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结合作者经历引导分析:
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
在这里作者塑造了一个风流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表现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3、“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两句议论,既有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
引导分析:这两句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模板,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