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学看123学习频道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试题九年级语文试题《曹刿论战》阅读理解及答案» 正文

《曹刿论战》阅读理解及答案

[08-22 13:46:20]   来源:http://www.xxk123.com  九年级语文试题   阅读:8355

导读:(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又何间焉 B.公问其故 立有间 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 D.何以战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分)翻译: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4分)(二)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小信未孚( )

《曹刿论战》阅读理解及答案,标签:语文试题,http://www.xxk123.com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又何间焉                              B.公问其故

   立有间                                  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                              D.何以战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分)

翻译: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2分)

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4分)

(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小信未孚(        )       (2)小大之狱(           )

(3)公将鼓之(       )        (4)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

(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                 。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4.翻译下列语句。(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6.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3分)

7. 你认为鲁庄公“鄙”吗?试说说你的认识。(4分)

(三)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试题 - 九年级语文试题

Copyright 学学看123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