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批评是促使学生前进的两个“车轮”。批评学生,应当像人类征服沙漠那样,在沙漠中种植树木花草,借此来绿化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所谓“绿化式批评”,即教师在批评犯有过错的学生时,像“春风化雨”那样,用文明、智慧、含蓄的手段熏陶“绿化”他们的思想,净化他们的灵魂;既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又要顾及他们的“脸面”,引导他们自觉步入正道,“曲
径通幽”,最终达到促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目的。笔者以为精选诵读文质精美、思想健康的文段是实施“绿化式批评”的有效途径之一。“读写互动,绿化心境”应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心疏导,挚情感人,给批评以“温度”。
【案例】“感人者莫先乎情”(白居易)。父母的爱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理解的语言。对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引导学生诵读赞颂父爱、母爱的诗文,而后让其回忆父母生活的艰辛,整理成文,召开“可怜天下父母心”主题班会。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尊老爱幼的热情,有些学生竟然潸然泪下。选文如下:《血爱》朋友刚满月的小孩生病住院,我前去探望。见她正把一个透明状的器皿罩在乳房上。刚开始挤出的还是乳汁,后来竟变成了血水。我大感惊异,忙问是怎么回事。朋友很平静地告诉我,因为孩子生病,怕感染,医生嘱咐她两个月内不准给孩子喂养母乳。在这期间,如果不把乳汁挤出来,就会回乳,孩子以后就吃不到母乳了。为了防止回乳,她必须每天都把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来,吸的次数多了,导致乳房肿胀,并不时有血水溢出。
《母亲的牵挂》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后来,母亲就开始随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张车票。
……整顿母亲的遗物时,他从那只祖传的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来,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回城市时,他只携带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
【感悟】人世间最难割舍的是亲情之中的父子情、母子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伟大母爱的最好写照。人生是一条线段,一头连着父爱,一头连着母爱。我们便在父母的爱河中成长。这份沉甸甸的父母之爱有谁能够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呢?当我们聚焦那位年轻的母亲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忍痛挤奶导致出血时,便体味到了母爱的博大无私;当我们目睹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时,心灵便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种亲情,像巨大的冲击波,撞击着我们的心扉。作为人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父母,不尊重他们的劳动,不体谅他们的苦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自律性增强了,“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第二、明章照规,明理服人,给批评以“尺度”。
【案例】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规矩”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实校园中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学生视“校规校纪”为虚有,作业书写漫不经心,我行我素,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班级形象与他人利益。有些年轻老师,对此束手无策,有的竟采取了过激行为。对此,我深感忧虑。从深层上讲,这是对生活、做人原则的亵渎。“硬碰硬”只会激化矛盾,对解决问题无丝毫益处。于此,我采取了冷处理,先依据原则讲清利害,使其心中有数;接着选用了一个真实故事让其咀嚼、体悟,挖掘出症结所在,并及时帮助他们制定出改正措施。选文如下:《一定要洗七遍》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计上心头,洗盘子时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率便大大提高,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次嘛。”日本学生诺诺,却与他渐渐疏远了。
餐馆的老板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我们这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辞:“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
为了生计,他又到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这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原因是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
Tag: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 教育教学